委員風采
關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幾點建議
(市政協委員〓余鳳蘭)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于2005年開始在神木實施,2006年擴大到府谷、定邊、靖邊三縣,2007年又擴大到榆陽、橫山、綏德、子洲四縣區,通過兩年的試點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緩解了試點縣區農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但是,這項新工作剛剛起步,并在運行中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亟待在今后工作中逐步解決和完善。
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市級管理機構至今尚未成立,沒有專職工作人員,對試點工作督查指導不力,制約了全市試點工作的開展。
2、試點縣合療辦的編制、領導、人員沒有落實到位,縣合療辦不具有有法人資格,缺乏工作經費、辦公設備,人員編制少、工作手段落后、信息反饋慢、工作效率低。特別是鄉鎮合療辦專干無編制,人員不固定,沒有工作經費,直接影響著試點工作開展。
3、合作醫療的受益面較小,補助比例還不高。2006年人均住院補助比例為38.7%,住院受益的群眾只有3%左右。這與廣大群眾的期望相差甚遠。
4、一些定點醫療機構服務還不夠規范,服務能力差,特別是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衛技人員短缺嚴重,現有人員技術水平低,不能給老百姓提供方便、就近、優質的基本醫療服務。
5、一些同志對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認識不足,對相關政策貫徹得不全面、不堅決,宣傳工作還不夠廣泛深入、持久,農民群眾對這項制度的認識不足,疑慮和擔心尚未完全消除,參合率不夠高。
6、一些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內在規律缺乏研究,對關鍵環節和重點問題調查不實、把握不準,在工作中,主觀的東西多,隨意性大,不能訓練掌握和運用使用醫療政策,不能完全貫徹執行省、市有關要求。
7、村級公示落實不到位,農民群眾參與監督不夠。
8、穩定、便捷、低成本的籌資機制還未建立起來,籌資難的問題仍然存在。
9、相關部門協調配合不夠,職能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二、對策與建議
為了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健康、有序、持續地開展,逐步建立與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農民醫療保障體系,針對存在困難和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管理機構建設
市政府要盡快審批成立榆林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加強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組織、協調、管理、培訓、指導工作。明確各試點縣(區)合療辦具有法人資格,落實編制、人員,落實配套設施建設,保證正常工作經費和工作人員待遇。加強業務工作人員的培訓學習。加快合作醫療信息化建設,配備鄉鎮合療專干,保證工作經費,村委會要成立合療管理小組,指定專人負責合療工作。
2、加大政府投入,增強保障能力
提高農民群眾的醫療保障水平,擴大受益面,要逐步加大市、縣(區)財政對合作醫療的資金投入和支持,提高補助標準,并動員社會各界捐資,不斷壯大合療基金,進一步增強合作醫療的保障能力。特別要加大南六縣合療資金的投入、保證合療試點工作平穩運行,力爭2008年全市12個縣(區)合療制度全覆蓋。
3、充分發揮有關部門職能作用
要切實發揮新農合監督委員會的職能作用,加強試點工作全程監督。審計部門應對本縣合療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定期審計。財政部門要加強合療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宣傳廣電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民政部門要建立醫療救助制度,確保五保戶、低保護參合。
4、加強農村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
要認真貫徹《陜西省人民政府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若干意見》,市政府應繼續加大農村衛生投入,大力改善農村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醫技人員培訓和管理,制定管理辦法和優利于專業人員在基層工作生活的優惠政策,提高醫療技術力量和服務水平。加強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嚴格控制醫療費用,改善服務態度,向群眾提供優質價廉的服務,讓群眾真正享受到參合的實惠。
5、加強社會監督
社會監督是一種最為有效的監督形式。各試點縣應加強社會監督,落實縣、鄉、村三級公示制度,把農合公示納入村務公開內容之中,指定專人,落實村級公示,確保新農合工作公平公正,公開透明。
6、探索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
要嚴格按照省合療辦要求,積極探索新的、平衡的、長效的籌資和運行機制,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完善實施方案,切實鞏固實施成果,全面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為保障廣大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為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協調快速發展、構建和諧榆林作出貢獻。(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