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風采
抓住重點求突破 依靠科技促發展
市政協常委〓張玉華)“十一五”是榆林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科技創新與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緊密結合的關鍵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依托資源優勢,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圍繞“三大目標”、“四大經濟”、“五大戰略”,以“科教興榆”和人才強市為動力,全力推進榆林經濟的快速起步和可持續發展,逐步突破以往科技、科普工作在投入、技術、人才和管理上的瓶頸制約。為此,就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同時,力爭在科技創新領域尋求重點突破。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在提高公眾科學素質上求突破。
我市由于歷史原因,區域經濟尤其是農村經濟不發達,公眾科學素質總體偏低,這樣就造成農村人才總量不足、結構失衡、分布不合理,培養與使用相互脫節,后續人才又跟不上。據調查顯示:目前有限的人才大多數集中在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鄉鎮機關和基層事業單位能干事的人實在太少,處于農業第一線的人才更是少的可憐。全市222個鄉鎮,專業技術干部只占鄉鎮干部的8%,5569個村民組織,絕大都沒有技術干部。多數農民文化教育程度很低,農民的整體素質成為制約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最大“瓶頸”。因此,要實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宏偉戰略目標,就必須把提高民眾的科學素質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把科普工作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
2、實現“三個轉化”,要在引進技術與技術革新上求突破。
市委、市政府提出:煤向電轉化、煤電向材料工業品轉化、煤油氣鹽向化工產品轉化,延長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能源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引進技術和技術革新是實現“三個轉化”的關鍵因素。為此,我們要大力推廣高新技術成果,用信息化帶動產業化,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相得益彰,共同發展,以加快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實現榆林經濟全面騰飛。
3、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要在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上求突破。
我們要實行造血與輸血并舉的 人才培養戰略,要培養出一大批合格的、多元化的、復合型的中高級人才。要全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在全市形成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良好社會環境。
4、實施科技創新工程,要在創新體系建設上求突破。
去年以來,我市創新發展思路,積極推進科技平臺建設。在工業方面,將計劃建設一個能源化工科技創業園區,充分利用榆林能源富集的優勢,吸引國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各種科技優勢,研究開發和推廣科技成果,形成產業群,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在農業方面,計劃建設若干個農牧業科技示范園,通過園區的試驗、示范推廣,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應用和普及,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城鄉生態環境建設,帶動農民致富增收,提高科技在農業增長中的貢獻率。
同時,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十一五”期間全面啟動實施“61211”工程,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和諧、可持續發展,進而強市富民。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工作要求,把重點放在引進技術、轉化成果、創新工作機制上來,要加強同各大中專院校的聯系,吸收引進、合作開發適合我市經濟發展的高新技術成果,全面促進我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