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風采
榆溪河畔玉生香——記市政協委員、嘉興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玉堂
何玉堂,這位已進入不惑之年的陜北漢子,平日話語不多,但他的一言一行處處顯現著陜北人固有的淳樸、倔強、勤奮和堅韌。初次見面會感覺到他為人的憨厚和敦實,完全沒有企業成功人士所張揚出的距離感。只有與他長久相處,你才會發現他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企業家的人氣、開拓者的銳氣、捕捉市場的靈氣。他的人格、言行、精神,充分展示了一位政協委員的風采。正象信天游里唱的:
鎮北臺高來榆溪河長,
沙窩窩出了個何玉堂。
厚道誠實辛勤開創,
致富路上的好榜樣。
懷揣菩薩好心腸,
譽滿塞上草木香。。。。。。
敢與“苦”字大叫板
創業之路是由汗水鋪成的。1976年12月,高中畢業的何玉堂走出母校的大門,回到生他養他的可愛家鄉,迅速投入在轟轟烈烈的農業學大寨之中。1977年,恢復了高考制度,這給何玉堂等回鄉知識青年帶來了新的希望。可是,不幸運的他,僅距高考上線18分的成績,無奈地步入了孫山弟子行列。幾年的勞動實踐培養了他吃苦耐勞的意志;而低廉的收入又迫使他“窮則思變”。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暖了大江南北。胸懷朝陽的何玉堂,撂下四季辛勤而不能擺脫困境的鋤頭把,把父母親養羊喂豬的點錢打掃盡,又東家借西家湊了點小錢,在凌霄塔腳下開起了小飯館。親人們為他捏一把汗,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說他是個灰漢,等的看他狼狽的笑話。何玉堂心想,這么好的政策,這么誠實的苦心,這么辛勤地經營,我就不信干不成點事情。每天天不亮,他就早早起床,清洗買菜。夜夜晚上,12點前從來沒睡過覺。更沒有和別人喝酒、賭博、逛大街的時間。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年,他的收入比往年種地多兩倍。三年后,就成了萬元戶。80年代的萬元戶,是驚天動地的,方圓少有的,受人羨慕的,不少人給他投來贊許的目光。
雄鷹展翅志凌云
興隆的生意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何玉堂的生意越做越紅,來吃飯的客人越來越多,兩間小房子實在是東挪不得西轉。于是,他立刻在膚施路賃了三層樓房,掛起“嘉興酒店”的招牌。大酒店的經營和小飯館不同,許多人為他擔心客源不足會虧本。要在競爭激烈的塞上餐飲業中打開一塊天地,何玉堂自有他的法寶。他針對榆林本地菜館檔次和價位都高的特點,把“服務于榆林大眾”定為自己的經營宗旨,為打響自己的品牌贏得了空間。在這樣的理念支配下,他一方面保留老榆林的一些傳統特色品種,一方面根據顧客的口味進行創新。他認為只有把外地菜肴與其他菜系進行“雜交”才會更有生命力。為此他親自去廣州、成都、長沙、寧波等地取經覓寶,將粵菜、川菜、湘菜等烹飪精華融入本地菜肴之中,創制了一系列特色菜。推陳出新和價廉物美的經營特色,使嘉興酒店很快站穩了腳跟。何玉堂還建立了一套嚴格的價格制定程序,一道菜要變動價格,須經過董事長、總經理、廚師長等一同表決,否則誰也無權擅自變更價格。為了控制進貨成本,他要求嚴格把好進貨渠道關,選擇質優價低的原料,專人驗收。可以說,正是“信譽第一”這塊金字招牌,使得嘉興酒店賓客盈門,享譽四方。
美好的環境才能留住顧客。嘉興酒店的“包飯”次數很多,遇到紅白喜事和節假日,包飯的人常常排隊。辦事的主人往往注重于停車方便、飯菜實惠、環境優美、客人舒心。2012年,何玉堂決定將嘉興酒店遷在榆林開發區,餐飲住宿一體服務。裝潢設計,他親自在現場指揮,日夜奮戰,只用三個月,裝修一新的嘉興大酒店便呈現在世人面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少酒店關門改行,而嘉興酒店的生意且更紅了,聲譽更好了,發展的步子更穩了。
慷慨濟民不忘本
無論是作為一位名人,還是作為一位“富人”,何玉堂的“本色”始終未變。他沒忘記自己是從一個普通農民走到事業的顛峰的,他更牢記著一個中國商人的社會責任。他十分重視提高自身素養,百忙中抽出時間研讀了不少專業書籍,并寫了很多心得筆記。他深知只有“學不可以已”,才能做到在商海里乘風破浪,與時俱進。
何玉堂雖然已是董事長,可他一直堅持著“實干”。他平時的“工作餐”常常是兩個包子一碗面條,有時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便在路邊買一份盒飯,一邊吃一邊趕路。他對自己的物質生活沒有過高的要求,但是對普通員工卻是充滿了人情味,如果員工有什么困難,他向親人一樣對待。
身為榆林市政協委員他,更是為社會擔起了神圣的責任。何玉堂積極參政議政,每次政協組織調研視察活動和社情民意約談會,他總是盡力抽出時間參加。他十分關心“民情”,在視察農貿市場后,撰寫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市民吃到“放心面粉” 提案。今年政協全會期間,他又寫了關于規范我市公交運營的提案、關于加強和創新城鎮社區服務和管理工作的提案、關于加快榆林城墻修復的提案,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企業發展壯大靠得是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因此自己應致富思源,傾力回報社會,這是何玉堂一直在想,更是切實在做的。這幾年里,他向上社會捐款100萬元,為群眾修路、架橋、打井等。與市慈善協會聯系,每年捐獻6萬元救助困難群眾。今年五月,老年公寓職工李春燕的女兒高麗嬌患了重度肺部感染病,何玉堂慷慨拿出3萬元救助,解除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何玉堂沒有什么“豪言壯語”,他想說的和想干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事情,常常在平凡中見偉大。
(作者:高文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