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風采
把汗水灑在農民致富路上的牧羊人
記市政協委員、市畜牧獸醫局總畜牧師閆昱(右一)
閆昱,橫山縣人,1962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1983年7月畢業于榆林農校,本科學歷。先后在橫山縣畜牧技術推廣站、榆林地區牧工商公司、榆林市畜牧獸醫局工作。歷任技術員、助理畜牧師、畜牧師、科長等職務,現任市畜牧獸醫局總畜牧師。為三屆市政協委員、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全國絨山羊育種協作組常務理事、陜西省畜牧業協會羊業專家組成員、陜西省絨山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團成員、榆林市羊產業協會專家組組長、陜西省畜禽標準化建設專家組成員、榆林市畜禽標準化建設專家組組長。參加工作30余年來,一直從事絨山羊育種和羊產業開發等畜牧技術推廣工作,為榆林養羊業發展和農民致富增收作出重要貢獻。
培育新品種 為農民栽上致富搖錢樹
榆林有悠久的養羊歷史,早在秦漢時期就水草豐美,土宜畜牧,牛馬銜尾,群羊塞道,畜牧為天下饒。從1977年開始,我市引入遼寧白絨山羊與本地陜北黑山羊開展雜交改良,經雜交改良、橫交固定、選育提高三個階段,歷時25年成功地育成了陜北白絨山羊新品種,填補了我國絨山羊培育品種的空白。從1983年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閆昱就投身此項工作,一干就32年。期間,作為項目主要參加人和主持人,先后承擔完成了遼寧絨山羊與本地山羊雜交改良試驗研究、雜種山羊橫交組合試驗、絨山羊人工授精技術應用與凍精試驗、陜北白絨山羊屠宰試驗、主要經濟性狀遺傳參數分析、繁殖性能研究、絨山羊被毛性狀研究、絨山羊舍飼技術研究、絨山羊選種技術研究等,承擔完成了陜北白絨山羊品種標準制定、陜北白絨山羊培育技術工作總結等,為陜北白絨山羊的成功培育作出了重要貢獻。從2013年起又開始組織實施“雙優雙高”優質陜北白絨山羊選育與遺傳改良技術示范研究,將為陜北白絨山羊的進一步選育開辟新的天地。
經過堅持不懈地技術創新和新技術推廣,當前陜北白絨山羊具有產絨量高、繁殖力強、絨質優秀、肉品質好等獨特優勢,已成為榆林養羊業發展的主推品種。2013年全市陜北白絨山羊及其改良羊飼養量為763.71萬只(存欄460.71萬只,出欄303萬只),占全市990萬只羊子飼養總量的80.82%。2013年全市羊子飼養規模占陜西省的近60%,羊肉產量占陜西省47%、全國1.5%,羊絨產量占陜西省90%、全國10%。2013年全市養羊業實現產值47億元,占全市大農業產值20%,畜牧業產值51%,居第一位。羊產業已是現階段農民穩定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重點鄉村養羊業的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對榆陽、靖邊、橫山三縣區15個絨山羊養殖示范村的典型調查,戶均養羊56只,人均養羊收入6034元。《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把榆林12縣區列為全國絨山羊、肉羊優勢生產區之一;《陜西省肉牛肉羊產業發展規劃》把榆林市確立為全省肉羊主產區和重點建設區域。
推行舍飼養羊 為大地穿上綠色時裝
生態環境保護是被全世界所關心的問題。為了解決放牧養羊與林草建設的矛盾,保護生態與農民增收的矛盾。從2002年4月起,在全市范圍全面實施封山沙綠化和舍飼養羊。在這場偉大的變革中,閆昱同志以飽滿的革命熱情和嚴謹的工作態度,積極投身其中。主持完成的絨山羊舍飼圈養技術的研究與推廣,緊緊圍繞生態保護和培植農業經濟主導產業,從羊舍建筑、飼草加工調制、羊子營養調控、繁殖制度、山羊行為馴化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技術革新和研究,主持制定了陜北白絨山羊舍飼養殖場建設、舍飼飼養管理兩個省級地方標準技術規范,及農戶標準化羊舍建設規范、絨山羊選種技術規范、絨山羊頻密產羔技術規范、疾病防治技術規范、基本草地建設規范等舍飼養殖標準的制定,為我市全面推行封山綠化舍飼養羊和生態植被恢復作出積極貢獻。
經過舍飼養殖技術的全面推廣,近10多年來,全市羊子飼養規模累計增長126.8%;同步植被覆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2013年森林覆蓋率達33%,草原植被蓋度達64.2%;土壤侵蝕狀況得到有效抑制,據陜西省氣象局農業遙感信息中心提供數據,近14年土壤侵蝕減少37.14%。陜西省氣象部門對美國、法國衛星資料綜合分析后認為:陜北黃土高原的主色調正在由“黃”變“綠”。 國家林業局2010年8月在榆林召開的全國三北防護林建設工作會議指出:要大力推進林牧一體化發展,加快開發林木飼料資源,把養羊業作為榆林林業發展的生態循環產業。
創新養殖模式 為現代養羊探索新路徑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農業農村發展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特別是農村青壯勞動力的大量外出轉移,引發農民階層發生較大分化,一部分農民離開農村,進入城鎮就業,成為新的準市民(農民工);一部分農民成為兼業化農民,農閑時打工、農忙時務農;一部分農民轉變為農業生產服務者;一部分農民堅持留在農村,按照家庭經營模式繼續從事農業生產,轉變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或專業合作社社員。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傳統養羊生產模式比較落后,一直沿襲“靠天養羊”、“頭數養羊”,已不能適應現代養羊業規;a、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發展趨勢。閆昱順應時勢,帶領他的團隊,從2010年開始,按照“品種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程序化、糞污無害化”要求,大力推進養羊標準化規模建設,探索養羊現代化發展路徑。農村羊產業迅速發展,全市傳統分散小規模養殖者正逐步退出,家庭適度規模養殖、規模養殖場大量涌現,基本特征為:以家庭為基本生產單位,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養羊為家庭主要生產經營項目,依據家庭可支配土地、資金、勞動力、技術等資源,遵循市場規律,實現家庭養羊的規模化。一般養羊大戶經營土地15畝以上,養羊規模50只以上;家庭牧場經營土地50畝以上,養羊規模200只以上;養羊收入占到家庭經營收入的60%以上。到2014年6月,全市累計建成千只、萬只及以上標準化規模羊場112個;年出欄500-1000只育肥羊場746個;創建畜禽標準化中省級示范場30個,市級市范場67個,縣區級示范場123個;發展規模養羊大戶10余萬戶,占在村農戶60%,成為現階段養羊生產主要模式。
閆昱同志工作32年來,發表論文30余篇,編著養羊教材3部,多次被所在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獲得7項科技獎勵。其中承擔完成的陜北白絨山羊培育獲2004年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絨山羊規范化集成技術推廣獲2000年陜西省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農業部二等獎,優質高產絨山羊群推廣獲2003年陜西省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草羊一體化生態養殖技術示范與推廣獲2007年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二等獎,2005年、2010年兩次獲榆林市委、市政府先進工作者稱號。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