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風采

委員風采您當前位置:首頁 >>委員風采

愛灑棗鄉 情系各界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860次     時間:2009年11月30日

愛灑棗鄉  情系各界

——記清澗縣政協主席張文忠


張文忠,清澗縣石咀驛鎮人,1972年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在清澗基層鄉鎮和農業、水利等部門工作;2002年起歷任清澗縣政法委書記、人大副主任;2007年9月至今,任清澗政協主席。

在清澗,提起張文忠,認識的人,都說他沒有一點縣團級領導的架子,總能和百姓打成一片。在群眾眼里,他是個正直廉潔、勇于負責的好領導;在領導眼里,他是個積極肯干、勇挑重擔的好干部;在自己心里,他立志做一個無愧于故土無愧于父老的好公仆。

傾聽呼聲  播灑赤誠愛心

張文忠曾長期在基層農村工作,了解農民的疾苦,他經常深入鄉鎮村落,看望貧困戶和貧困黨員,和農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說,農民最苦,一定要千方百計地多幫助他們,多為他們辦實事。在他工作過的鄉鎮,村民們見了他親人般地拉他進窯上炕,促膝長談。

張文忠常常要求政協同志要多懷為民之情,多盡為民之責,多獻為民之策。在石咀驛鎮石咀驛村宣講走訪中,張文忠看到該村養殖戶還使用傳統的鍘刀手工鍘草,勞動強度大,費時費力,便積極與縣農業部門聯系,爭取到單價3700元的大功率、多功能粉碎機26臺,免費發放給各養殖戶,并不失時機地向農戶宣傳黨的惠農政策,為該村養殖業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    

在下崗職工、困難戶家里,在眾多的民營企業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會有張文忠播灑愛心的身影。汶川地震發生后,清澗政協在全縣率先組織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伸援手、獻愛心,短短幾天,募集的捐款和特殊黨費達38900元,以實際行動幫助災區人民擺脫困境;在雙創活動中,清澗遇到了資金不足的瓶頸,縣政協及時發出倡議,廣大政協委員慷慨解囊,集資10000元,用于購買垃圾桶,并結合人民政協成立六十周年紀念活動,籌資8萬余元,在縣城南門廣場修建“政協亭”,亮化了市容,為全縣各單位積極參與創衛工作帶了個好頭;在落實百萬畝紅棗基地包建任務中,縣政協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拿出15000元,每個干部也捐款100元,用于包抓的李家塔鎮李家溝村50畝紅棗基地建設,經驗收,政協包抓基地因措施嚴,苗木成活率高,被確定為示范基地……這一切,無不體現了政協人奉獻社會、奉獻清澗的可貴精神,不僅樹立了政協新形象,也為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做出了表率。

創新工作  發揮職能作用

政協工作在人們眼中似乎是可有可無的,但張文忠認為,只要創新,政協工作大有可為。

要創新,就要開拓視野,與時俱進。張文忠上任伊始便建立學習制度,舉辦專題講座,要求委員、干部解放思想,學習提高。同時,組建宣傳隊伍,籌辦內部期刊,宣傳政協職能;廣開言路,多渠道征集社情民意;出臺“五個一”考核委員制度,獎優罰劣,剔除掛名委員;廣納社會各界精英,提高參政水平;開展多層次的調研活動,發揮政協橋梁紐帶作用;廣泛開展聯誼活動,學習交流,民主協商,謀求共同發展。

履行三項職能是政協工作的“重頭戲”。清澗政協從實際出發,狠抓重點,優化選題,改進作風,注重實效。在協商討論時,著重就全縣整體工作思路、重點項目工程建設、發展主導產業等重大問題方面,與委員們誠懇協商,達成共識,使政治協商進一步深化;在民主監督方面,不斷拓寬民主監督領域,豐富民主監督內容,創新民主監督形式,同時加強監督員管理,積極支持監督員開展監督活動,充分發揮民主監督職能。

調研視察是政協組織發揮職能的基礎環節,也是政協組織圍繞中心工作建言獻策的重要載體。幾年來,縣政協組織各類調研20多次,聚焦難點,把握實情,為縣委政府科學民主化決策提供佐證,最大限度地調動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積極性。2007年12月,張文忠冒著嚴寒,帶領27名市縣政協委員,行程200多公里,深入8鄉鎮22個點,對全縣重點建設項目進行視察,肯定了清澗各項事業建設的成績,提出了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就紅棗基地、鄉村公路、紅色旅游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寶貴而有價值的建議,極大地體現了政協匯集民情民智的作用。

張文忠尤其重視提案督辦工作,為了加大力度,有時親自督辦,力求取得實效。對委員的提案,新一屆政協一改過去提案委唱獨角戲的老套路,變答復型為落實型,采取分解提案,分別督辦的方式,由各專委會帶領提案委員深入一線,跟蹤督辦,上門催辦,力促辦理取得實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圖謀發展  促進社會和諧

圍繞中心,服務全局,是政協工作的宗旨。張文忠率先垂范,著眼大局,帶領政協人投身于和諧棗鄉的建設中。

在近年的包抓項目工作中,張文忠負責的張家岔引水程、華頓國際大酒店、西城區開發等工程,都圓滿完成了任務,特別是在縣城區供水工程建設和西城區開發過程中,從可行性調研報告、立項上馬到土地置換、移民、附屬物搬遷等各個環節,張文忠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

2007年,清澗縣城供水日益緊張,嚴重制約著城市經濟的發展,為此,縣委政府啟動縣城供水水源補充工程。該工程總投資1300多萬元,輸水管線長24公里,跨2鎮14村,兩越河槽,四穿公路、鐵路,涉及面廣,協調難度大,賠償數額多。經過研究,組織把這一艱巨的任務壓到了張文忠的肩上。清澗水資源嚴重匱乏,水源補充,談何容易!為了取得鐵路公路部門的支持,張文忠先后五下西安、延安,與相關部門協商;為了尋求水源,他帶領懂技術的委員,輾轉山野,餐風宿露;為了降低工程造價,他深入管道沿線,調研論證;為了保證工程順利實施,他蹲點工地,協調監督,及時解決棘手問題。當年11月,工程提前竣工通水,有效地緩解了城鎮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用水,受到了組織的嘉獎和各界的贊譽。

今年  月,清澗啟動了西城區開發項目。該項目規模宏大,總投資1718.16萬元,將建成集工業集中區、商住樓為一體的新城。此項目是該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投資最大的一個項目工程,自籌資金、自行設計和實施,區域內土地附著物多,工程量大,任務極其艱巨。組織再三斟酌,又一次選定張文忠為工程總指揮。

施工中,張文忠堅持深入工地調研檢查,現場辦公,為各方排憂解難,他及時提出的多項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并給予采納,為工程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一工程資金缺口巨大、水源缺乏、三通難以一并規劃、建設成本過高、征地理賠糾紛不斷等等難以解決的諸多問題,常常讓張文忠茶飯不思,寢食難安。特別是當他和家人遭到了不愿遷墳者的威脅和恐嚇時,雖然曾有過多年農村工作的經驗,也有過多年政法工作的經歷,但這一次,他感到了前所未有壓力。是的,他也有親人,也有妻子,但為了清澗的發展,為了大多數群眾的利益,張文忠選擇了堅持。在最難的時候,他想得最多的是那些期待的眼神,他堅信,自己和正義在一起!

張文忠的老伴兒說,他人要強,什么都要做出個好來。幾十年了,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從不顧家,大到蓋房、孩子成家,小到柴米油鹽,他樣樣不管。說不埋怨他,那是假的,不過,家里人都支持他,沒拖過他的后腿?墒,他工作壓力大的時候,白天操勞,晚上就囫圇衣裳窩在沙發里,不吃不睡,過年都沒停工。他有糖尿病,不能太勞累,看著他的身體一天天地虛弱,體重一個勁地下降,我的心能不疼么?

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經過艱辛的努力,歷時九個月,西城區一期工程如期全面完工。工程總開挖土方341.23萬立方米,推到六座山,填平五道溝;搬遷墳墓480座,高壓線桿83根,信號塔2座,變壓器3臺,樹木2779棵……看著眼前平整出的近500畝可供城市建設用地,張文忠緊皺的眉舒展了,他覺得自己心里比誰都寬敞亮堂!

多年來,根據工作需要,組織對張文忠的工作多次進行調整,但從沒有一次是他自己要求的,而每一次,都意味著艱難,意味著更多的付出。從頭越,艱難,卻也奏出了豪邁。他以一個政協人的情思,心懷著黎民的利益和百姓的重托,無悔地堅守著心底的那份神圣職責和崇高使命,他用自己的顯著業績和人格魄力彰顯著公仆本色,贏得了組織的信任和群眾的擁戴!

清澗是一個貧窮的地方,但是張文忠深愛著這片土地,無論工作如何變換,他都沒有離開過家鄉。如今的清澗,正面臨著一個快速發展時期,清澗政協也迎來了一片事業的晴空,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作為領頭雁的他,將帶領清澗政協人朝著更高更遠的方向展翅翱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0918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