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風采
理順機制 增加投入 加快發展我市廣播電視事業
市政協委員、榆林電視臺副臺長 高治雄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辈选巴苿由鐣髁x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為全黨的奮斗目標之一。廣播電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向信息化時代邁進的時候,廣播電視所承載的文化含量日趨增多、日愈豐富。著眼我們的現實生活,在溫飽問題基本解決的情況下,廣播電視與柴米油鹽一樣,成為人們生活中一日不可缺失的必需品,是人們獲取信息、改善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工具。因此,努力發展廣播電視事業、不斷提高廣播電視事業的品質,是黨的十七大“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要求,也是人民大眾的熱切愿望。
近十年來,我市經濟發展步入了快車道,建設成就日新月異,發展成果國人矚目。我們建設西部經濟強市的目標雖然尚未實觀,但榆林是經濟強市的基本形象已在全國人民的心目中初步形成。人們已不象十年前,一旦提到榆林、說起榆林,就與貧窮落后劃等號、與漫天黃沙相聯系。代之而語的是“資源大市”、“前景美好”、“人富錢豐”等足以令榆林人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溢美之詞。事實也完全是這樣,我市的財政收入增幅連續五年全省第一,經濟總量位居全省第二,城鄉群眾的經濟收入逐年提高。世人對榆林刮目相看,榆林人自己也頗有“今非昔比”之感。這些巨大成績的取得,源自中央改革開放政策的英明,源自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也源自三百四十萬榆林人的艱苦奮斗。我市在加快建設西部經濟強市的同時,也提出建設特色文化大市的目標,這種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并重的決策,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然而,我市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決策層關注不夠,社會推動力不足的問題。本人作為一名大半輩子從事廣播電視事業的老廣電人,就深深地感到我市的廣播電視事業的滯后現狀與世人心中的“強勢榆林”粘的不緊,貼的不近,給人留下三個“不相適應”的遺憾。
一、廣電事業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榆林的經濟發展現狀不相適應。十年前,我們榆林的經濟實力遠遠落人之后,優先改善全市人民的物質生活,靠后安排屬于精神文化生活領域的廣播電視,是理所當然的。造成廣電事業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欠帳太多也是必然的。但是,我們榆林在這十年間,經濟狀況有了深刻變化的今天,廣電事業的發展依然落后于全省的整體發展水平,這就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思考。以廣電光纜覆蓋為例,經濟實力與我市相近的延安市,光纜覆蓋的鄉鎮為70%。而我們榆林市光纜覆蓋的鄉鎮僅為30%。這就給實現國家要求的“村村通廣播電視”造成很大的困難。
目前,全市仍有6832個自然村的80多萬農民聽不到廣播、看不好電視。由于收看不到榆林電視臺的節目,許多農民連我們的書記、市長是丑是俊,是男是女都不知道,談何讓他們了解全市的工作大局,感受大開發、大發展的激勵,從而積極獻身奔小康的宏圖大業!
二、廣播電視的宣傳質量與榆林的社會發展需求不相適應。當前的榆林,大開發波瀾壯闊,大發展日見碩果。局外人看榆林,目含羨慕之光,言表贊美之詞。就我們這些“身在此山中”的榆林人,每天都可以耳聞目睹到榆林建設、發展的“真面目”,切身感受到我們榆林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我市確立的建設西部經濟強市、特色文化大市、綠色生態名市的三大目標,忠實的實踐了科學發展觀,也有力地激勵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奔小康的斗志。毫不夸張地說,當今榆林一天一個樣的真實變化,已促成榆林人健康心態的形成,“昂揚向上”的主流形態發揮著主導作用。在這樣一種物質生活現狀和精神生活現狀下,廣播電視如能發揮好自身受眾范圍廣、感知效果直接的宣傳優勢,必然會給我市的“有序跨越、科學發展”注入巨大的精神力量,也必然會通過正確的輿論引導,促進全市日趨和諧,更加穩定。然而,本人作為全市唯一電視媒體的成員;深感榆林電視臺的宣傳質量未能在榆林的大發展中發揮好宣傳引導、鼓舞激勵作用。其主要表現在覆蓋率低,宣傳質量差。除市區縣城外,廣大農村、眾多農民無法收看到榆林電視臺的節目,也就是許多農民不知道我們的市委書記和市長是何許人也的主要因素。其次,由于技術設備簡陋、檔次低、數量少、無法做出能讓人民大眾滿意的精神文化產品。眾所周知,廣播電視是一項高技術、重裝備、高費用的特殊事業。沒有優良的技術裝備,就無法做出優質的精神文化產品來。它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事如一體、理成一轍。因此,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的強調人的作用是有失偏頗。實行自收自支體制的榆林電視臺支的起人員工資、日常經費,卻難以支撐高技術裝備的巨額費用。本人在近幾年的現實生活中曾屢遭兩種感受:出差開會、省內外交流,力求自己的衣著得體,其主要心理是不要在外地朋友贊美榆林的時候,失了我們榆林人的體面、損了我榆林的形象,從而收獲一種“我是榆林人”的自豪感;而每當與電視同行朋友交流,或接待同行朋友來訪之時,則少了十分的底氣,多了幾分無奈的悲哀。特別是接待蘇州電視臺的一位朋友時,他言稱:“我看榆林電視臺是全國設備最差的電視臺!蔽铱嘈ο嘤,無言以對。事實也確實如此,我們榆林電視臺的設備狀況,橫向比難及省內地市臺,縱向比不如定、靖、神、府縣臺。于是,我就生出這樣一種邏輯疑問:官辦媒體、官管宣傳、官怎不管設備投入呢?目前,我市投數億巨資建設的新聞中心已經啟動,無疑預示著我市廣播電視事業會迎來一個飛速發展的美好明天。但以本人拙見,這個巨資建設的新聞中心從基礎建設到技術設備到位,至少需要五年時間才能投入使用。這等待中的五年,又會是榆林飛速發展的五年。這飛速發展的五年少了廣播電視宣傳的有力推動和輿論引導,不能說是我們全市大盤子中的一項重大缺憾!
三、廣播電視事業的體制與榆林社會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榆林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榆林的老百姓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愈強烈,享受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已成為人們的熱切愿望。廣播電視以其有說有唱、直觀形象的傳播優勢,占了人們精神文化生活領域的重要位置。然而,目前我市廣播電視事業的體制不順,則給人們通過廣播電視享受精神文化生活、了解市場信息、學習政策法規帶來不利影響。經國家廣電總局批準成立的榆林人民廣播電臺,多年來領的是榆陽區的餉、說的是榆陽區的事,宣傳覆蓋也只是榆陽區的地域人口,市級媒體發揮不了市級媒體的作用。早已提上政府議事日程的市區兩級電視臺合并問題,七年懸而未決。電視資源得不到整合、優勢難以體現,國家關于“一城一臺一網”的政策得不到落實。國家財力支持建設的“村村通”工程,也因體制問題難以得到長久保障。除榆陽區外,11個縣的鄉鎮廣播電視站仍歸鄉鎮管,專設不專干。在這種體制下,已通了廣播電視的農村,也會因無專人管理維護出現今年“村村通”明年“戶戶斷”的問題。廣電事業機制不順的問題,已經給我市的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阻礙。因此,解決榆林人民廣播電臺市辦市管的問題;解決市區兩級電視臺的整合利用、充分發揮電視宣傳的強勢作用;解決市電視臺專項設備費用;解決鄉鎮廣播電視站歸口管理、充分發揮提高鄉鎮廣播電視站的職能作用,已成為我市廣電事業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以上所述,獨家所言、一管之見,難免有失偏頗,但細觀我市廣電事業的現狀,理順機制、增加投入、加快發展我市廣電事業,確為全體廣電人的熱切期盼。期盼改善廣電事業的基礎條件,生產優質的廣播電視產品,豐富人們的精神食糧,又確為全市人民的熱切愿望。(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