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風采
加強食品衛生管理 確保群眾放心消費
市政協委員、民革榆林總支副主委 賀加明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本”。食品安全事關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社會的發展穩定。
一、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隱患
(一)食源性疾病仍是危害公眾健康的重要因素。據調查由腸道致病菌污染而引起的食品中毒是直接造成人體健康損害主要食源性危害。食源性寄生蟲仍然嚴重,而且因外出攝食未徹底加熱的食物乃就餐接觸的人越來越多,以往食源性寄生蟲病分布明顯的南病北轉特點。榆陽區動物檢疫站提供,每年上市的生豬和羊子大約10萬只左右,僅有4萬只左右在定點屠宰場受檢;上市的牛大約1000頭只左右;上市的禽類大約10萬只左右。牛羊禽類只有在購買者要求的情況下才接受檢疫。水產品基本不開展檢疫工作。街道、路口的不少賣肉攤點塵土飛揚,無任何衛生保護措施。市區肉類食品的安全問題讓人擔心。2007年11月份,市疾控中心對市衛生直管餐飲單位的餐飲具消毒進行抽樣檢測,共抽檢賓館、飯店、超市、和餐具消毒公司單位40戶,合格率為624%。抽檢涼菜操作的刀、案合格率為43%;抽檢涼菜間廚師操作時的師手合格率僅為19%。抽檢5家超市盛放涼菜和糕點的容器合格率為425%,與國家標準有很大的差距。
(二)食品中化學性污染對健康的潛在威脅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據調查,目前我市農作物使用殺蟲劑的約占整個農作物面積的70%,其中使用含有機磷的農藥殺蟲劑占農業中所使用農藥殺蟲劑的70%,高、中毒農藥占農藥殺蟲劑總量的50%;一些國家禁限用的農藥仍有不同程序的使用。還有“三廢”的任意排放和城市生活垃圾對農產品的污染等等。2007年1月,農業部檢測中心進行蔬菜農藥殘留抽檢,我市合格率為947%,排列全省(10個地方和楊凌市范區)排名第8位,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對群眾的身體健康形成嚴重威脅。
(三)我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企業自身管理水平偏低。市區食品生產加工作坊1563家,7人左右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及作坊1451家,其中無衛生許可證占很大一部分。食品加工規模小,管理水平低,加工設備落后。衛生保證能力弱的家庭作坊、食品攤點仍然是影響食品衛生水平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食品行業特別是餐飲業,吸納了大批下崗人員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但他們衛生知識缺乏,操作技能不熟練;另一方面由于加工設施簡陋,也給食品衛生帶來隱患。
(四)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條件、手段和經費還不能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人員數量、結構、檢測儀器和設備十分有限,嚴重影響了儀器衛生監管工作的開展。
二、改善和提高食品安全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監管力度
1、加強職能部門建設,增進部門之間協調。建議政府要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進一步明確農業、衛生、工商、食品監督管理等部門的職責,理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能。要整合農業、技術、衛生、工商、食品監督等部門的資源,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分析食品衛生狀況,加強互相的交流與溝通,增加部門間的協調,消除管理盲區,防止突發性食品衛生事件的發生。
2、持久開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監測,為摸清底子和評價控制措施有效性提供科學依據。衛生技術監督、農業等部門要重視衛生抽檢和現場衛生檢測工作,結合實際,制訂和實施抽檢計劃,逐步開展各類市場衛生檢測,提高現場衛生監督的技術含量。要定期公布與群眾健康相關產品的檢測結果,及時在大眾傳媒上予以公示,對抽檢不合格的食品依法查處,對于一些嚴重問題要予以專題新聞曝光。
3、抓源頭,將危險性分析用于食品衛生監督。加強儀器生產加工企業衛生許可的監督是抓源頭的關鍵,對食品生產企業的《衛生許可證》要實行一審一核制,衛生許可現場審查和發證要實行誰發證誰負責、誰審查誰負責的原則,F場審查人員現場勘察,由行政審批核準員負責審批。要注重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監管,尤其對于關鍵危險控制點要使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加強監控,從源頭上保證食品安全,包括標準的制定做到科學和協調一致。
(二)加強企業的自身管理
從農田到餐桌的食物生產和消費的全過程中,企業應為食品安全的主體,一是企業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對食品生產和供應要嚴格把關,做到原材料必須實行索證制度,保證材料的食用安全。二是企業要對相關產品進行創新,對生產工藝流程按照衛生要求進行革新,加大衛生硬件設施的投入,使生產和經營的食品美觀衛生。三是各相關部門要加強企業生產經營環境的指導,提供基礎性資料,促使企業自身在規范化的前提下進行操作,減少運營成本。
(三)建立有效保證食品安全的衛生監督體制和技術支撐體系
政府部門要重視食品安全監督人員隊伍的培養,造就食品方面的學科帶頭人,提高食品衛生監督水平,制訂可行性的優惠政策,引進高技術人才。尤其要加大保障食品安全技術支撐的實驗硬件設備投入,使實驗室出具的報告能為處置突發食品衛生事件提供科學依據,防止疾病的傳播和流行。目前,我市儀器衛生檢測技術的軟件和硬件設施遠不能滿足當前食品發展趨勢,必須加大投資,從而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四)重視宣傳教育
在強化監督的同時,加強宣傳教育,一是各相關部門要通過報刊、電臺、電視等新聞媒介報道食品安全工作動態,反映食品監督工作的成效;二是在食品衛生行政執法過程中對被執行人的解釋,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人性化執法,將宣傳效果直接反映到工作動態中來;三是采取集中培訓、上門培訓和現場指導等形式,提高社會和企業的食品衛生意識。提高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要有長效機制,各相關部門必須增加食品安全宣傳工作的投入,要全方位、多形式、不同渠道的宣傳,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使良好的衛生意識逐步成為公眾的生活習慣。(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