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風采

委員風采您當前位置:首頁 >>委員風采

高度重視優撫事業單位的發展 切實加強市復員軍人療養院的建設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064次     時間:2008年06月02日

市政協常委、市復員軍人養院院長 高利民

  我市是革命老區,又是兵源大市,優撫對象較多。全區有各類優撫對象20多萬人,享受國家優撫補助的重點優撫對象18567人,其中在鄉老紅軍685人、紅軍失散人員1257人、老復員軍人7568人,革命傷殘軍人2554人,帶病回鄉的退伍軍人3272人和“三屬”人員3231人,他們曾經為新中國的締造、共和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國防事業做出過重大貢獻,立過汗馬功勞,同時也為自己的身體留下了許多疾病,甚至傷殘,他們是共和國最可敬,最受愛戴的人。隨著歲月的流失,年齡的增長,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身體出現了許多問題,生活出現了一些困難。市復員軍人療養院就是依照黨的政策,對身體有病有傷、生活困難的重點優撫對象提供康復療養和保健服務。

  我市的優撫工作起步較早。1958年在綏德成立了市復員軍人慢性病療養院,是陜北唯一的一所供在鄉重優扶對象慢性病療養的優撫事業單位。1993年遷址榆林紅山與市社會福利院、市兒童福利院合署辦公,對外稱綜合福利院,2006年11月二院另設,現僅占地不到5畝,是1992年修建的建筑面積不足1700平方米的仿古四合院,編制床位68張,現有床位28張。建院50年來,按照黨的政策,為大批重點優撫對象提供了康復療養,保健服務,為構建和諧榆林推進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貢獻。特別是療養院獨辦以來,內抓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外重宣傳,樹立新形象;大搞活動,爭取全社會的支持,為優撫事業在新的形勢下探索了許多新途徑、新方法。但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加之療養院條件差,我市大部分優撫對象還不能受到應有的療養,療養院的條件與優撫對象的數量相差很大,遠遠不能滿足優撫對象的需求。相當一批優撫對象因傷致窮、因病返貧,成為社會中引人注目的弱勢群體。優撫對象上訪事件不間斷出現,給社會穩定帶來一定壓力。為了解決上述矛盾問題,我們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的理念,認真貫徹《軍人撫恤優待條例》,黨和政府各項政策、措施,高度重視優撫工作,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做好優撫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有效解決優撫對象遇到的困難和需求,維護和保障優撫對象的合法權益,讓他們同我們一道共同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確定目標,市縣聯動

  市縣兩級要將重點優撫對象的康復療養納入工作計劃,市上每年要給各縣下達目標和任務,按照優撫對象的困難大小、傷病情況做出輕重緩急的合理安排,分期分批康復療養

  二、增加資金投入,完善服務

  療養院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改善辦院條件,培訓服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啟動運行醫務室,增加醫療、康復、保健器件和藥品,配有生活車輛,配齊現有療養人員的床、柜、電視機、電話等生活用品,擴建娛樂活動室,使療養人員的醫療、康復、保健有保障,提高改善療養人員的生活質量,讓療養人員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三、擴建搬遷療養院,擴大優撫范圍

  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我市的財政和社會各項事業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建議市上擴建市復員軍人療養院,一種方案是新址遷建,另一種方案是舊址擴建改造,力爭在1到2年的時間內,把療養院擴建為擁有500張床位,并在設備、服務等方面上檔次、上水平,不僅把療養院建成優撫對象的家,同時把它建成我市紅色教育基地,榆林對外宣傳的窗口,為構建和諧榆林發揮作用,同時在有條件的縣區新建療養院,減輕市療養院的壓力,多渠道的開展優撫工作。(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009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