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風采

委員風采您當前位置:首頁 >>委員風采

關于對特色文化大市建設中的大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917次     時間:2008年05月27日

      (市政協委員、榆林工業學校綜合教研室主任 李威君)建設特色文化大市,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要發展目標,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一項系統而宏大的工程!坝芰质形幕ㄔO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文化大市建設要形成體現榆林文化底蘊和時代發展要求、體現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互動、體現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的大文化發展格局。但仔細研究這一發展綱要,結合全市文化工作的實際動態,我認為,我們在文化大市建設過程中過分強調的是常規的、狹義的文化形態,而忽略了真正能影響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長遠發展的所謂的大文化的建設。因此,我這里就大文化的內涵及我市在大文化方面的問題和對策作一簡要分析。
  一、大文化的內涵
  大文化是指人類一切意識、精神活動的總和。它涵蓋了眾多的領域,如認識的(語言、哲學、科學、教育)、規范的(道德、法律、宗教、信仰)、藝術的(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器用的(生產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們的技術)、社會的(制度、組織、風俗習慣)等等。換言之,大文化是指綜合的人文環境,是一個地區核心價值體系的綜合體現,是主流文化或文化的主要方面。大文化內涵的廣泛性及形成發展的長期性屬性決定了其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它不僅影響到個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影響到具體的文化形態的發展,而且會從深層次長遠地影響到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大文化將直接構成該地區除經濟、科技、軍事等之外的“軟實力”,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對地區的興衰存亡起關鍵作用。美國的長期繁榮與它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密不可分,日本、德國戰后的復興是得益于兩個民族堅韌、勤奮的個性。再比較一下國內發展情況,不少沿海地區和陜西相比,優勢不僅僅是地理區位和政策,更多的恐怕是習性、觀念、綜合素質等大文化層面的差異了。而在好多具體的文化形態上我們甚至有自身獨特的優勢,這正是我說的大文化和狹義的文化形態的區別。
  二、我市大文化的現狀
  榆林是塊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神奇地域,這里有憨厚質樸的民風,有高亢渾雄的民歌,有魅力無窮的秧歌,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等等,地域文化、民間文化非常厚實而獨特。但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由于歷史的或地理的原因,我市在大文化層面上看還屬于文化欠發達地區,我們仍有許多大文化上的弱點或缺失。我們的主流文化并不足以使我們站在文化陣地的前沿,并不足以促進我們經濟和社會的長遠發展和科學發展。我認為,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人的整體素質偏低。人作為個體而言,其素養和文化水平是構成地區大文化的細胞,人群的整體素質決定了大文化的基本品質或性格。我市農村人口因為歷史的欠賬太多,文化文明素養較差。城鎮市民中也存在小農意識或市井習氣較濃、文化品位低下、公德意識淡薄、思想封閉保守、意識狹隘等缺陷,與文明市民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二是社會軟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目前,民主和法制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社會公正、公平遠未實現,不正之風在不少地區和行業還比較盛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比較嚴重,缺乏信仰、精神空虛、心氣浮躁現象比較普遍。可以說,社會上各種不良現象在我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的風氣,這樣的文化顯然是與和諧社會、先進文化的要求格格不入的。三是學習風氣不濃。和大都市相比,我們榆林人(學生除外)的確是不愛學習。大家的時間多數花在麻將桌、酒店,娛樂場所,經常是飯店人滿為患,書店門庭冷落,偶爾有上網的還在玩游戲。不愛學習說明我們的工作簡單或粗放,沒有競爭、沒有壓力,也折射出了我市產業結構和人力資源的基本狀況。四是創新能力、創新精神不足。無論是科技創新、體制創新還是管理創新,我市似乎是先天不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數量少、層次低,技術密集型工礦企業少,科技研發能力可想而知。而體制機制、管理等方面的創新能力更多的是依賴于我們的創新觀念或創新態度。我們總習慣于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地步人后塵,不想、不敢,也不愿放開手腳創新一把。這種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不足也算得上是我們榆林文化的軟肋了。五是科技和人才觀念淡薄。這里從文化的角度談科技,是指對待科技的態度和基本的科學素養、科學精神。我市的主導產業農業、能源、化工及其它傳統產業對科技、特別是高科技依賴性小,不少干部群眾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還不到位,因而出現科技投入少、科技創新能力差、科技產業化程度低等狀況。在規劃、調研論證、決策過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性、隨意性、不尊重科學的現象,整體的科學精神不足。在培養、挖掘、使用各類人才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用人環境亟待改善。六是民俗民風有下滑趨勢。

  榆林民眾歷來以忠厚善良、勤勞節儉、淳樸友善、誠實守信而著稱,然而隨著時勢變遷,一些傳統民俗已與時代不相適應,酒文化、吃文化、休閑文化等都有悖于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相當一部分民眾的家國責任意識、公德意識有所淡化,感情麻木、不學無術、唯利是圖、拉幫結派、刁蠻奸詐、坑蒙拐騙等不良習氣有所抬頭,給社會安定和投資環境改善帶來很大壓力。
  三、對大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1、政府應高度重視大文化建設。要充分認識大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同時要把握大文化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這項工程不單單是文化部門的事,需要教育、科技、宣傳等部門和機關、企業、社區等通力合作,因而政府應起到引導、組織、協調及示范表率的關鍵作用。建議政府把大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有專門機構、有專門規劃、有步驟安排,積極有序地推進文化和文明進程。
  2、提高執政和執法水平,營造民主、法制、公平、公正的文明環境。社會風氣不良,社會矛盾凸顯,社會文化消極,黨委政府和法律部門難辭其咎,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有關部門應從自身做起,努力影響、改善社會風氣。這方面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詳細論述。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建成一種健康、積極、和諧、文明的人文環境。
  3、以“與文明同行、做文明榆林人”為主題,營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學習、借鑒“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的深圳精神,加深家園意識。利用重大節日開展全市性主題教育活動或文藝宣傳活動。積極開展“紅色之旅”,充分發揮各類先進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加強以機關、商店、醫院等窗口服務行業為重點的學禮儀、懂禮節、講禮貌活動,積極倡導文明禮貌,文明用語,體現榆林人文明形象。切實加強和改進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加強現代國防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積極探索志愿者工作機制,組織領導志愿者團體積極參與社會的公益活動、城市公共管理活動和社會援助活動。
  4、以創建學習型城區為特色,營造奮發向上的學習環境。積極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形成。繼續重視學;A教育,塑造與“區域中心城市”地位相稱的教育新形象。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加快高等職業學校建設。重視成人教育,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為重點,特別關注社區內失業者群體、殘疾人群體、老年人群體的學習和教育情況,加強再就業培訓、崗位知識技能更新、普法教育、計劃生育知識和醫療、保健知識的普及,提高社區教育覆蓋率。通過宣傳、資助引導、獎勵表彰等形式,促進社區居民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營造“人人愛學習、大家齊進步”的社區學習氛圍。積極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包括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學習型企業等。組織廣大機關干部開展“學理論、學電腦、學外語、學管理,學法律、學電子政務、學普通話、學禮儀”等活動。建立人才使用的培訓、激勵機制,倡導“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理念,推進學習型家庭建設,樹立推廣典型?傊,要千方百計營造一個奮發向上的學習環境。

  5、以“誠信在榆林”為載體,營造規范守信的信用環境。政府在維護社會信用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打造信用社會,培育信用文化,要先從政府做起。政府及其各部門一是要率先垂范,帶頭講誠信,取信于民。與此同時,要充分發揮政府信用管理職能,積極推進社會信用建設。著重提升企業信用,積極構建個人信用,建立健全誠信獲益、失信受損的信用懲戒機制。要加強誠信教育,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社會風尚,全面提高我市公民的信用素質。(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237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