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真心謀奉獻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532次
時間:2007年08月02日
王向春,1950年生,陜西子洲人,三級高級法官,市政協委員。1971年參加工作,歷任子洲縣三眼泉公社革委會副主任、黨委副書記,子洲縣何家集公社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子洲縣西莊公社、瓜園子灣鄉黨委書記,1988年任子洲縣檢察院副檢察長,1992年任定邊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1996年任榆林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兼反貪局長,2005年至今任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2006年被評為榆林市優秀政協委員。
王向春同志幾十年如一日,從基層一步步干起,靠的是勤勉和實在。他經歷了國家發展的幾個不同時期,有著難得的人生經歷,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驗,對人民有一片深厚的感情,對國家有一顆無私奉獻的誠心,這使他關注民生,關心國事。他身為中級法院的常務副院長,肩負許多重要工作任務,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緊緊圍繞黨和政府工作大局,認真履行政協委員職能,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調研、視察等各項活動,充分行使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責,這不是為了沽名釣譽,而是一份責任,是一種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和對事業的真誠,他所有的工作都體現在一個“真”字上。
——學以致用,認真踏實。王向春同志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堅持做到勤奮學習,學以致用。作為政協組織的一員,王向春同志認真積極地參加了市政協組織的各種學習活動,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學習《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學習新實施的法律法規及宗教等方面的知識。除了政協組織學習外,他還積極參加所在單位的各種學習教育活動,平時又堅持自學,不斷更新知識,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他對事物的認識總有獨到的見解,能清晰地分析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做到抓準要害,一切從實際出發,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使各項工作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學習能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事半功倍。
——立足本職,真抓實干。王向春同志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知識,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較高的工作水平。他良好的品質和踏實的精神使他對做好各項工作都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每份工作都出色、圓滿的完成,對人民、對國家都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他能從基層一步步得到提撥使用,靠的就是突出的工作表現和優異的工作成績。他在市中院的工作得到了集中體現。在他主管部分刑事審判工作中,他既能充分調動辦案人員的積極性,又能嚴格把關,對待刑事犯罪,既依法懲處,又結合案情,注重教育,堅持做到寬嚴相濟,剛柔并用,實現懲處與預防相結合的效果,在情、理、法上實現統一,使一些疑難、復雜、社會影響大的案件得到妥善處理,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他主管的民調工作,注重發揮審判促和諧的作用,大力倡導調解結案。他先后深入4個縣區法院和基層法庭,就調解工作進行調研,大力鼓勵和支持基層審判員在審判工作中多調解少判決,爭取做到化解矛盾,定紛止爭,促進和諧,保障發展。2006年,全市法院民事調解率達到74.8%,在全省法院名列前茅。在他具體領導下還成功組織召開了全市法官協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促進了法院和法官與外界的交流和聯系,使司法工作更適應于形勢的發展。除此之外,在他主管的司法行政等工作中,他都能嚴格要求,針對機關存在的鋪張浪費現象,提出開展節電、節水、節油、節紙、節支的“五節約”活動,保障各項工作良好運轉。他就是這樣,認認真真,兢兢業業,任何事情都不敷衍了事,馬虎過關,做到真抓實干,務必圓滿。
——建言獻策,真知灼見。建言獻策是政協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責,王向春同志在擔任政協委員期間,積極履行職責,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形成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調研報告。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王向春同志對當前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特別關注,對于未成年人犯罪給國家、民族、家庭、社會及本人造成的嚴重危害,他有深刻地認識,為此,他查閱了我市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大量資料,掌握了準確的司法統計數據。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他又深入榆林城區學校,先后到五所中學進行調研,與學校、家長、未成年人及社會各界座談交流,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拿到了真憑實據,對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現狀、特點及原因進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和對策。提出成立未成年人保護與犯罪防治委員會、建立未成年人保護與犯罪防治基金、籌建市工讀學校、組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宣講團等建議和措施,并最終形成了《關于加強未成年人保護與犯罪防治的四點建議》的提案,向市政協二屆三次會議提交,得到市政協的充分肯定和好評,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落實。
——扶貧幫困,真心實意。王向春同志的責任心還表現在他對社會的責任心。他積極參加各種扶貧幫困活動,進行扶貧幫困結對子,在對榆陽區北泉巷市民的幫扶中,他噓寒問暖,促膝長談,詳細了解了其生活中的困難,想辦法給予解決,做到了盡力盡心;他深入到靖邊、定邊縣農村,對貧困戶除了給以錢物救助外還更注重想辦法出主意,謀脫貧致富之路,力爭做到“授人以魚,莫如授人以漁”。除了有組織的扶貧活動外,他還以個人的名義救助社會困難者。有一名貧困大學生,大學剛畢業就患上腎衰竭,家庭貧困,無錢治療,在其父母陷入極度艱難痛苦之時,王向春同志得知后,積極聯系,伸出援助之手,真心實意的幫助,先后捐助現金5000多元,幫助其渡過難關。
——日常生活,求真務實。王向春同志在日常生活中,對待同志和下屬,他不僅是一位領導,更是一位朋友,一位值得信賴的朋友。同志們有困難需要他幫助時,他能挺身而出,竭盡全力,他敢于主持公道,仗義執言,不怕惹人,不計較私怨,深受同志們愛戴與擁護。他是一位生活嚴謹、作風正派之人。他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和對生活認識的真諦,在日常生活中厚積薄發,在為人處世中厚德載物,在思想作風上厚道實在,從無浮華虛榮,追名逐利之虞,特別針對當前經濟迅速發展、社會快速轉型期出現的價值混亂和道德偏差的現象,結合“八榮八恥”的學習體會,他撰寫了《艱苦奮斗的作風不能丟》一文,先后受邀在《榆林日報》、《中國政企干部優秀論文選》、中國報道雜志社專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刊物和一些報紙上刊載,引起了共鳴和好評。在該文中,他對當前奢侈浪費、攀比消費、擺闊斗富中的“驕”、“奢”、“淫”、“逸”現象進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成因有三,即消費主義盛行的結果、暴富心態的表現、人文素養的缺失。如此分析,可謂一針見血,深刻獨到。
最后,我們以王向春同志在《艱苦奮斗的作風不能丟》一文中的話作為結束語:人不能“為物所累,為物所役”,人應該在精神上多一些追求,在生活上做一個崇尚儉樸的人,過一種簡單樸素的生活,對社會、對朋友、對親人做個好榜樣。(編輯:常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