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風采

委員風采您當前位置:首頁 >>委員風采

要正視教育事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存在的潛在危機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694次     時間:2007年05月22日

(市政協委員〓韓春明)近年來,我市在實現“普九”達標的艱難歷程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學校制度管理,加快素質教育步伐,促使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但是,在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市教育事業乃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危機,影響著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目前教育事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基礎教育有違背教育規律,偏離教育發展軌道的傾向,發展畸形的問題日益顯露。

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進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世紀之初就已經啟動,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應試教育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在教育界乃至全社會仍然把分數作為衡量學生成才、教師教學成果、學校教學質量乃至政府主管部門工作成績的最主要指標,形成以分數論英雄的評價體系。為了提高考試成績,采取一些非常規管理措施,并逐步成為了主導教育管理的潛規則,教育、教學管理的理念走上了全面追求分數的極端,致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傷害,教育工作的大目標被嚴重扭曲;A教育的畸形發展,也給學生帶來了種種惡果: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下降,厭學情緒嚴重;人文素養欠缺,思維狹隘單一、動手能力差,成為學生未來發展的潛在障礙;分數至上的教育還導致問題學生大量出現,學習好的學生,在重重壓力下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學習差的學生,厭學、逃學、輟學情況嚴重,有的甚至進網吧、歌廳或浪跡社會引發違法行為,成為學校、家庭、社會潛伏的隱患。?

2、普、職、成“三教”發展不協調,職業教育發展嚴重滯后。

進入21世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關心職業教育,中央高層多次提出要把職業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來抓,職業教育在法律上被確定為“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多次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出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但是對我市來講,職業教育還沒有步入科學發展軌道,與基礎教育,特別是高中教育的火暴場面相比,顯的異常蕭條落后。究其原因,一是認識不到位。把職業教育視為普通教育的補充,在教育規劃、招生和經費投入等方面,一直處于次要地位。二是觀念陳舊。人們認為讀職中既花錢浪費時間,又找不到體面工作,只有讀普通高中升大學才是最佳出路,于是出現了兩種選擇極端:一種是成績稍好的都想方設法讀普通高中,寧愿承受高額的擇校費也要去碰碰運氣;另一種是成績差,升學無望的則安排外出務工;還有些家長出于某種原因時把孩子寄放在職中,等待征兵、招工,以致職中招收的學生大部分素質較差,入校后不努力學習,職中的教師也就心灰意冷,從而形成了職中學生難招進、難留住、難就業。三是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特別是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要提高教學質量,沒有先進的設施設備是不行的。四是管理不規范,重招生,輕教育教學。受利益趨動,對一些相對熱門專業盲目開設,造成重復設置,而對社會急需設置的專業既無培訓大綱,也無系統教材,專業教師也不夠,無法保證教學質量。

3、財政困難,義務教育配套資金難以落實,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由于教育經費捉襟見肘,學校的硬件設施趕不上現代教學的要求,教學儀器設備、圖書資料、部室、宿舍、教室普遍短缺,信息教育滯后,實驗教學無法普及。對于農村中小學來講,“兩基”工程欠債較多,發展包袱沉重。以綏德為例,全縣在“兩基”攻堅歷程中,總共投入經費8233.4萬元,由于地方財力不足,有800多萬元目前仍由縣、鄉、學校貸款或由建設工隊墊付,每學期的開學時間,不少債主以鎖校門為手段,強行索要欠款,沉重的債務成為農村學校繼續發展的一大包袱。實行“兩免一補”后,學校收費降低,辦學經費更加短缺。對一些貧困縣來講,很難保證配套資金及時足額下撥到學校,學校正常運轉的經費缺口進一步增大,維持正常教學更加艱難。

 

4、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城鄉學校辦學兩頭難,農村學生上學難。

由于農村和周邊縣學生的大量涌入,使城區學校學生數量猛增,學校壓力太重,城區學校普遍存在班額過大,宿舍緊缺,教室擁擠,管理難度加大等問題;與此相反,廣大農村由于學生自然減少和大量流失,學生數量銳減,班額太小,有的僅幾名學生,年級不全,難以組織正常的教學活動。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村學生擇校難的問題非常突出,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經濟實力強烈地影響到了受教育機會,同時教育的不公進一步加大了社會不公,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大障礙;實行撤點并校后,農村偏遠地方的學生沒有就近方便的學校,出現了新的上學難問題。于是一些學習不好,升學無望的學生紛紛輟學外出打工,這是全市初中輟學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5、教師結構不合理,總量過剩,結構性短缺嚴重。

從全市師生比例看,教師總數剩余,但個別科目教師短缺,農村尤為嚴重。城里學校非科任教師太多,能勝任教學的一線教師缺乏。農村學校骨干教師流失嚴重,偏遠山區的學校,為了維持正常教學又重新雇用民教,而且任用極不規范,教學質量下降,學生流失嚴重。6、教師職業道德滑坡,校園內不正之風嚴重。一些教師利用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特點,喪失職業道德,謀取小利,從入學到分班、排座位每個環節都進行“吃、拿、卡、要”,家長被迫找關系、走后門、送禮、請客、說好話。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被嚴重扭曲,校園不正之風愈演愈烈。

二、對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抓住機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轉移剩余勞動力,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從全國人才市場的實際出發,抓住國家重視發展職業教育的歷史機遇,加快發展步伐,各縣區應組建以縣職教中心為骨干,以鄉鎮農技校為基礎,以農科教三結合為紐帶的農村職業教育新格局,同時要鼓勵社會力量創辦職業技術學校。要發動和組織現有的職業學校和電大、進校等成教機構參與勞務輸出和就業培訓,充分利用農村撤點并校后空余出來的校舍開展實用技能、技術的培訓,推動我市勞務輸出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

2、加強寄宿制學校規劃建設工作,保證農村學生正常上學。

從本世紀以來,我市各縣區積極實施撤點并校工作,教育資源配置得到進一步優化,但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步伐緩慢,遠不能適應農村教育發展的需要,今后在積極爭取外援資金的同時,要加大財政投入,新建、擴建寄宿制學校。

3、加強教師管理制度建設,縮小城鄉差別。

首先要建立城鄉教師雙向流動制度,即城市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制度和農村教師定期到縣城學校學習進修制度,提高農村教師整體素質。其次,嚴格審定教師編制,實行編制管理制度,保證編制的嚴肅性,穩定教師隊伍,嚴防流失和在編不在崗現象的發生。第三,制定農村教師流失補償制度,用人單位要對流出單位有所補償,流出單位用補償金聘用其他合適教師,以穩定農村教師隊伍。第四,規范代課教師任用制度,確因崗位需要短期聘任的,必須從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中招聘,并簽訂有限期合同,實施合同管理。

4、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加大行業糾風工作力度,重塑教育行業形象。

教育工作牽扯千家萬戶,教師為人師表的形象維系著一所學校的聲譽。為此,要把徹底糾正教育系統的不正之風,提到重要高度去認識,健全和完善制度,嚴治亂收費、亂補課、亂賣教輔資料的“三亂”行為。同時,要廣開言路,強化監督、督查力度,確保育人環境的純潔性。(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628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