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風采
關于我市文物保護的思路和建議
(市政協委員〓陳麗莉)據考證,我市有古文化遺址1612處,古墓葬281處,古建筑313處,古石刻255處,古石窯87處。如何保護我市現有的珍文物資源,利用并發展文化旅游事業,是一項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問題。
一、當前在文物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
1、我市各縣古遺址、古建筑、古廟宇等重多,多數因年久失修而殘破,有一部分基本消失。縣財政經費只能維持工作人員的工資和部門的日常開支,根本無力承擔本縣境內文物的保護維修費用,特別是南六縣情況更為嚴重。2、長城貫穿我市六個縣域,遭受嚴重破壞的不是大自然而是人為。有些地區的長城在整段的消失。過去是人們挖窯居住,后來是蓋房取土,現在是開路毀長城,那里想開就在那里開,高速公路在長城內外來回穿梭,榆定高速公路就是例子。3、盜墓現象日漸嚴重,偷、盜、挖墓已成為公開的秘密,社會閑散人員和一些農民以此為業,成為盜墓專業戶。因為暴利百姓不向上級政府反映,文物部門不知情,出土文物多數進入二道販子手中,特別是一些上等級的文物流失嚴重。4、經費不足,保護文物的設備不完善,甚至可以說非常短缺,保護現有文物的技術含量不高,多數文物不能自己維修,也得不到有效保護。如:定邊石洞溝鄉趙圈塘出土的漢墓彩繪壁畫,無技術妥善加以保護,只好上交省文物部門保管。5、古建筑維修,好象沒有一個原則標準,不論是什么年代的建筑遺址,不是按照那個年代的思路去修復,而是以某位領導和主管人員的個人嗜好去修復,失去了應有的文化積淀。例如:定邊明代鼓樓。
二、對文物保護的思路和建議
1、大力宣傳《文物保護法》、《榆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和2006年國務院新頒發的《長城保護條例》等,并認真貫徹落實。2、我市境內長城橫跨六縣,從秦、隋到明約1500公里。北六縣相對財政收入較好,應把長城保護納入到市政建設中,地理位置屬于那個縣,應由那個縣政府負責保護、維修、管理,最終受益。長城的保護應落實到專人負責,專人管理地段。3、組織專家技術人員,對我市各類文物進行一次詳實踏勘,劃分不同程度急需保護、維修等級來,不少遺址已名存實亡。對于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文保單位,應設立標志牌,并專人負責管理。4、文物保護法規定,我國境內地上地下文物,均屬于國家所有,應重拳打擊盜墓行為,文物局應同公安聯手,組織人員清查我市長期私自盜墓和販賣文物的人員,對這些人應備案,在網上等通報,讓社會監督。5、加強對出土文物的保護和管理,防止進入二道販子的手中牟利,每年都有不少文物出土,多數被倒賣到外地,加之文物回收力度不大,政府應制定一些相關措施,防止文物流失。6、有償回收文物,建立不同類型的博物館。我市文物一部分在文管所,一部分在收藏家手中,一部分在社會上游走。政府應拿出資金通過合理渠道回收部分文物,從民間回收有關古建筑、古遺址、歷朝歷代出土的文物,建立博物館,如:長城博物館、漢畫像、漢墓壁畫博物館,統萬城博物館等。7、重視培養文物科技保護人員,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原則,改善現有人才的知識結構,能滿足現有文物保護的需要,建立一支門類其全、多學科的科技人才。8、政府應投入相應的資金,配置急需用的設備。特別是對出土的彩繪文物、古建筑彩繪、風化退色文物等保護方面,能對文物進行簡單的修復,像古代壁畫修復,陶瓷器修復以及對文物保護分析、測試等設備,加強對我市現存古建筑、古遺址研究保護、設計、規劃等方面的實施。(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