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風采
關于佳縣木頭峪古民居保護利用的幾點建議
(市政協委員 郭海霞)佳縣木頭峪村座落在縣城南20公里的黃河岸邊,依山傍水,林草豐茂,景色秀麗。民居建筑歷史悠久,別具一格。古民居占地面積800多畝,現居260戶1000多人。目前保存較完整的古民居有24處,均為明、清建筑,此外還保存老祠堂、石堡、古戲樓、文昌廟、歸云寺、魚山古廟遺址各一處,兩條街道南北貫穿,并與巷道網絡相連,還有古路洞,戲樓布局其中。整體布局環抱黃河,與棗林相映,古色古香,別具特色,被譽為“典型民居”、“民俗文化村”。它不象江南水鄉民居,也不同于老北京胡同的四合院,更有別于黃土高原窯洞民居,其特點是:依山傍水,布局齊整。該村民居背倚大山,懷抱河水,建筑布局呈“井”字形,由前灘后灘組成,中間有戲樓廣場相連,兩條村街南北分布,村街東西皆有小巷相接,錯落有致,排列整齊,體現了先輩們的精巧規劃與建筑技藝;四合院落,方正對稱。所有民居皆為四合院落,每院都以石窯為正,由左右廂房、下院過廳、大門、重門等組成。因當時貧富程度不同,院落又有規模大小、工藝繁簡之別;石建為主,寬敞恢弘。木頭峪民居也可稱為石頭民居,石窯洞,石大門,石圍墻,石板院,是一片石頭的世界,這也是它不同于其它古民居的一個主要方面,它體現了沉穩、高大、寬敞之氣,給居住者以踏實、舒心、快意之感;明柱抱廈,斗拱椽檁。四合院的檐頭均為明柱抱廈,高約5米,寬約3米,方椽圓檁,懷抱石鼓,廈檐上方均為桶瓦滴水,五脊五獸;崇文尚德、底蘊深厚。古民居滲透著濃厚的文化積淀,每院的大門皆懸掛門匾,上刻代表主人身份和道德追求的文字,既是一幅精美的書法作品,也記錄著民居主人的人文修養。如大門牌匾有“積德乃昌”、“詩書門弟”、“榮業基所”、“慎修思永”等等。據統計,該村尚存古匾30余塊。
近年來,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筑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安交大、西安美院及海外專家多次來木頭峪考證,認為木頭峪古民居的建筑風格,在我國特別是明、清所保留下來的古建體系中尚屬罕見,具有相當的保護開發價值。但目前縣域財力拮據,人才匱乏,保護開發有心無力,懇請上級領導、各界知名人士、朋友到木頭峪考察調研,并呼吁有關方面幫助解決,為此,我特提出以下幾點淺見:
1、科學制定規劃。把木頭峪古民居的開發、保護、利用與黃土風情游、黃河風情游以及綠色生態游有機溶為一體,并納入大旅游網絡,組織有關專家和專業人員調研考察,全面論證,科學制定開發、保護、利用規劃,以便有效指導實施。?
2、充分發揮古民居主人的主體作用。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引導古民居主人增強古民居開發、保護、利用的積極性,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旅游事業為目的,采取點面集會、典型引路的方法,引導一部分人把這項事業搞起來,帶動古民居整體的開發保護利用。?
3、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把木頭峪古民居的開發保護利用與增加黃河沿岸棗區農民的收入集合起來,盡快立項上馬沿黃公路。同時,加大投入力度,搞好木頭峪的環境整治工作。?
4、整理好文化資料。盡快搜集整理木頭峪村的歷史沿革、民俗民風、建筑藝術、商貿情況等文化資料,挖掘其深層次的文化內涵,為開發利用古民居打好基礎。?
5、加大保護力度。建設展覽室,保護好古民居牌匾、書籍、字畫、雕刻、服飾、家具、農具等,并吸引游客參觀。按其特點和特色,維修恢復古民居、戲樓、街道、巷道等設施的原貌,切實有效利用古民居的價值。?
6、搞好服務。應以體現特色的角度出發,加快服務設施的建設,搞好對游客的服務,吸引游客消費。(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