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風采
鄉(鎮)、村級文化的調查與思考
(市政協委員〓席生忠)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從我市看,近年來經濟增速很快,而與之相應的文化事業卻相對滯后,鄉(鎮)、村為中心的農村文化就更落后,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主要是:
一、管理體制不順。大多數鄉(鎮)領導認為,文化建設是縣以上文化主管部門的事,有無文化站,活動開展的怎樣,無礙大局,沒有把文化工作列入議事日程,使一些文化設施建設加強中有削弱,建設中有流失,功能逐漸弱化。而文化主管部門對鄉(鎮)文化站的工作想管管不了,鄉(鎮)想咋管就咋管,或根本不管,專干不專,隨意換人,業務荒廢,至于各村、組文化工作更無人問津。
二、鄉、村級文化經費投入嚴重不足,人員工資無保障。多數鄉(鎮)文化站的經費投入微乎其微,有些鄉(鎮)文化站有名無實,形同虛設,人員無工資,工作沒信心,活動不開展。文化站設施建設陳舊滯后、功能不全。
三、文化隊伍素質不高。近年來各鄉(鎮)文化站充實了部分大、中專學歷的人員,但大多數沒有文化管理、文藝專長、文化經營等專業才能。因此,專干不專,有的文化干部常年脫離本職工作,有一點技能的也荒疏了。至于文藝創作、活動組織、輔導等自然就不會有創新、突破。
四、農村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形式陳舊。活動形式主要以歌唱、跳舞、扭秧歌鼓樂隊等傳統方式為主,受益群體以老年婦女為主,而且,這些活動也不能經常開展?商峁┑奈幕⻊諆热莺臀幕Y源嚴重匱乏,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式未被充分挖掘或利用,文化陣地的宣傳、教育、輔導、娛樂的功能未能充分發揮作用。即使社區文化活動也主要是老年人以鍛煉身體、自娛自樂的形式發展起來。
鄉(鎮)村文化建設滯后的原因主要是:?1、一些地方黨政領導重視不夠,沒有真正領會“三個代表”的全部內涵,不能把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等同對待,這樣在總體的支持、管理力度上,就勢必出現了一個翅膀硬,一個翅膀軟的情況。?2、群眾健康的文化觀念淡薄。在農村,賭博、喝酒之風盛興,除了農忙季節,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消磨在壘方城、擺酒壇上,對傳統的現代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沒有多大興趣。這種相對于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的要求而大大弱化的文化生活情緒卻引起相關領導和專業管理人員的足夠重視。?扭轉上述情況應采取以下對策:?1、市、縣、鄉(鎮)各級領導必須轉變觀念,真正全面領會、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把文化建設放在與經濟建設等同重要、同步發展的地位,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引導民眾樹立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費觀念。?2、切實加強各級政府對鄉(鎮)、村文化經費的有計劃、按比例的投入,并能積極拓寬鄉村文化觸資渠道,建立嚴格的專項文化經費監管制度,做到專款專用,杜絕挪用,使投入真正見到實效。?3、“文化人才素質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币纬捎行У挠恕⒂萌、留人、引人機制。對鄉文化站現有文化人才要進行業務培訓,對確有專業的特殊文化人才要適當引進,對專業精、懂管理的文化專業人才要提拔重用,形成激勵機制。?4、切實加強基層文化站建設,配備專業人才,更新基礎設施。文化站人員也應“流動”,能者進,庸者出;A設施必須齊全,跟上現代化發展的步伐,并要加強監管,防止資源流失。?5、理順管理體制,是搞好鄉、村文化宣傳工作的重要舉措,應把鄉文化站人、財、物三權統歸文化主管部門,做到政令統一,監管有方,考評準確,獎懲到位。?6、打造文化興鄉(鎮)、興村名片,塑造典型引路。對具有重要文化、文物價值的歷史文物場所、景點保護做出貢獻的鄉(鎮)、村要表彰鼓勵;對在農村文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文化專業人員也要樹立典型,大力宣揚;對他們的優秀作品要推薦、重獎。(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