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風采
精心謀劃,精雕細琢,建設現代化城市
(市政協委員〓劉〓琳)近幾年來,對榆林城市的建設與管理,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概括,即“變化巨大、形勢喜人、前景美好,任務艱巨”。下面,我就城市建設與管理等幾個方面的一些具體問題談點個人看法,以期拋磚引玉:?
(一)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統一性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起著導向作用,規劃一經制定,就必須遵照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尊 重規劃、服從規劃。同時還要保持規劃的統一性,城市的建筑風格要協調一致、高低層建筑的搭配要有美學理念,各類功能區的劃分要科學合理。
(二)堅持長遠目標與分步實施相統一
我們的城市建設欠賬太多,資金缺口大,必須堅持長短結合,分步實施。要制定一個長期的建設規劃,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分年組織實施。
(三)堅持建筑、園林、燈光、環保、水系和管理等規劃相統一
要在注重建筑規劃、街道規劃的同時,把燈光、園林綠化、環保、水系、管理等規劃統一納入其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立體性的規劃。
(四)堅持城市硬件與軟件建設相結合,不斷提高城市品位
在城市建設中,一定要做到“軟硬兼施”,既要加大城市基礎設施等硬件投入,更要挖掘城市文化內涵,千萬不能忽略了軟件建設,F在各地的城市建設都越來越注重歷史文化因素,榆林要打造歷史文化名城,一方面要挖掘傳統文化,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創造。
(五)堅持政府投入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多渠道解決建設資金
加快城市建設必須堅持政府投入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內資外資一起上,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要進一步放開政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社會公益性事業項目,能招商引資的就招商引資,能依靠社會資金的就不要財政投入。也可通過土地市場化運作籌集資金。
(六)堅持依法治市與依德治市相結合
在城市建設與管理中,要重視解決好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凡是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問題,除了依法辦事,還要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贏得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我們開展工作時,一定要做到依法治市和依德治市相結合,要把強制性命令與說服性引導相結合,盡量少一些磨擦,多一些理解。
下面,我結合平時接觸到、思考到的問題,提幾點意見與建議,供參考研究。
一、關于城市化背景的思考
打造一個什么樣的城市,怎樣去定位。如何確定榆林獨具個性特色的定位,我看要體現這樣一個目標,那就是:榆林應是一個面向未來、奔向小康、走向世界的新榆林。要眼界寬廣,突破常規,按照城市的稟賦、要素、優勢,來重新打造,組團發展;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市化的進程,是否能達到全面小康最終是看城市化的水平;要以能源重化為龍頭建成世界級的能源基地,打造綠色榆林、活力榆林、人文榆林、信用榆林、數字榆林。
二、關于城 市的規劃?
規劃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建設的水平。但規劃是永無止境的,把榆林建成西部經濟強市、文化大市、綠色生態名市,當務之急、重中之重是要把城市規劃搞好。但我們不能被規劃院的規劃思路所束縛,應吸納榆林最生動、最鮮活的東西,從實際需要出發,使規劃更加細化、深化、優化。?
三、關于城市的特色
城市建設追求的目標一定要有個性,個性就是特色。我們的城市建設不求最大,但求最佳,這里的“佳”就是要體現榆林真正是一個天、地、人、城融合得最緊密、最自然,生活質量最優,可持續發展條件最好的生態城市。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城市應浸潤著深厚的文化韻味,發散著濃郁的地方特色。?
四、關于城市的設計
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流水線作業。一般程序意義上講是規劃、建設、管理,我覺得中間還應加上設計這個要素。這是從城市規劃到城市建設整個鏈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城市規劃從抽象到具體、從邏輯思維到形象思維的轉換點,是工程科學與美學、技術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結合點。城市建設應堅持先規劃、后設計、再招商建設的思路。每個建筑單體、公建單元,包括每個街景、城市干道交匯點、城市主入口的處理等,都要體現高水平的設計理念。只有通過不斷創新城市設計,真正把科學和美學結合起來,使規劃變成美的形態,才能實現高品位、高標準。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我們城市發展的定位很高,如果不在設計上面精益求精、精雕細刻、精打細磨,這個定位又怎么能體現呢?希望建設部門就這一問題多加思考、多加研究。
五、關于城市的交通?
一個城市能否發揮功能,首要的就是依賴于它的交通組織是否合理,交通條件是否成熟。目前我們這個城市交通功能還沒有到位,表現為斷頭多,彎路多,出口不暢。要下決心在道路基礎設施投入上加大力度,按城市干道的標準來配套建設,加快推進。
六、關于城市的住宅?
依據城市的定位,城市住宅必須體現出較高的生活質量、良好的居住環境和鮮明的風格特色,突出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使榆林成為讓人們詩意棲居的最佳地方,因而,在住宅建設上就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要堅持成片開發,避免零星開發,堅持規模開發與功能開發并重,絕不能單純追求容積率而損害住戶的最大利益。二是要控制建筑高度和間距,一些地段房子拆掉了不必就地重建,要留下來搞綠地,同時要大力推廣環保型、節能型的住宅,包括建筑材料都要有科技含量,都要符合現代房地產業發展的方向。要根據榆林實際,適度超前考慮,保持一個高、中、低檔住宅的合理結構。?
七、關于城市的綠化?
榆林要打造綠色生態名市,在城市綠化上更要做到高起點、高水準、高品位,超出一般城市的水平。首先,要轉變思路,通過處理好城市綠化問題,為城市發展提供永續利用的長效資源,向著城鄉一體化、大環境綠化的方向轉化,向著綜合利用各類植物資源的方向轉化。要注重搞好城鄉結合部的綠化,使城與鄉之間很自然地結合、很自然地過渡。其次,要特別注意建設綠色生態城市的本質要求,不是簡單地用鋼筋、水泥、石頭堆砌一些生硬的“園林”。第三,城市規劃既要有紅線控制,還要有綠線控制。綠化規劃就是綠線控制,與城市總規一樣都要嚴格執行,紅線到哪里,綠線隨之延伸到哪里。所以建議要實行雙線控制,只有這樣綠化才能保證到位,才能足以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八、關于城市的亮化?
亮化工程已成為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豐富城市景觀的重要手段。榆林的城市亮化才剛剛起步,怎樣把晚上的榆林妝扮好,須認真研究。要把亮化作為城市夜間景觀來設計,要與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和風格相呼應;注重整體設計,突出不同功能分區的亮化特點;要科學選擇光源和色彩對比,使風格各異的各類燈飾組合成極富藝術想象、賞心悅目、引人入勝的城市風景線。
九、關于城市的文化
榆林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如何在加快城市化的進程中有效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彰顯時代價值,體現文化底蘊,打造人文特色,是一個重大而嚴肅的課題。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實質就是文化的創造力、吸引力、影響力。要注意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通過發掘、改造、包裝,重新打造,真正體理出榆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品位來。應該說榆林人文景觀、景點不少,有峽谷、古塔、古街坊,這些都是文化,都要很好地利用。要把保護性的恢復與再現性的恢復結合起來。以凸現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品位為標準,建設好我們的文化名城。?
十、關于城市的管理?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一個城市能不能高效、安全、有序地運轉,能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綜合功能,關鍵看管理,這也是一個城市綜合素質的體現。規劃的管理、環境的管理、市政的管理、安全的管理、信息的管理、社區的管理,我們都要很好地研究。城市越發達,它的安全隱患就越多,必須研究相應的管理對策。要下決心加大投入,把城市信息系統搞起來,以提高城市的運行水平、管理水平。(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