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風采

委員風采您當前位置:首頁 >>委員風采

發展民營經濟 建設經濟強市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667次     時間:2007年05月17日

(市政協常委、王成)民營經濟,特別是個體、私營經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黨和國家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成分,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市除在電業、通信、金融等國家壟斷行業外,其他經濟組織均為民營經濟,涉及煤、氣、油、鹽等資源經濟及建材、飲食、服務、商業貿易等,涵蓋了各個行業門類,成為全市經濟發展過程中最具活力的增長點。當前,我市的民營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要把發展的良好勢頭保持下去并在現有的基礎上取得新突破、新發展、新成績,必須對當前的新形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看到存在的問題。

一是思想觀念不夠解放,認識還有差距,有的同志思想僵化,對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到位,搶抓機遇的意識不強,加快發展的力度不夠,使全市民營經濟發展的速度與加快發展的形勢不相適應。

二是缺乏正確的引導、監督和管理。我市民營企業從事傳統產業多,從事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外向型的企業少;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相對薄弱,結構不合理、規范小、檔次低;生產性企業少,服務性行業多。

三是部分企業經營者素質不高,管理水平落后。一方面是文化素質不高,民營企業中有大專學歷以上的專業人才很少,另一方面是經營管理水平落后,大部分是憑經驗闖天下,缺乏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經驗和資本運作的能力,小農經濟、小富即安的觀念根深蒂固。

四是集約化程度低,形不成規模效益,集聚度低,配套度低,多數處于“小、散、亂”狀況。五是環境不夠寬松,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落實不力,民營經濟管理體制不健全,“有利爭著管,無利都不管”,中小企業擔保、貸款難問題得不到解決,為民營經濟服務的機構、中介組織、商會、行業協會等不健全;外部環境仍不寬松,政策服務措施不完善,“四亂”雖有所收斂,但變相收費仍時有發生,缺乏相應的保護措施。

當前,我市已進入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市明確提出了“建設西部經濟強市、特色文化大市、綠色生態名市”的發戰略。圍繞這個總體要求和奮斗目標,在建設經濟強市的戰略實踐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積極投身民營經濟建設?

要結合貫徹十六大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廣大干部和群眾中徹底破除舊的思想束縛,充分認識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真正做到放心、放手、放膽發展民營經濟;徹底破除“等、靠、要”的思想,營造社會競爭激勵氛圍,形成不甘落后、開拓進取的精神,徹底破除“小農經濟”和小生產習慣勢力的束縛,鼓勵個體私營業主把“生意”做大,促進企業上規模、上檔次,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向集團化邁進。對民營經濟實行政治上鼓勵,政策上扶持,資金上支持,方向上引導,法律上保護,為民營經濟“正名”、“正位”,讓民營經濟在縣域經濟中“坐正席”、“唱主角”。對民營企業要多幫助少干預,多服務少設卡,多指導少責難,先發展后規范,先經營后管理。

(二)完善政策配套,為民營經濟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必須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做到政策上更優惠,環境上更寬松,管理上更科學,服務上更周到。首先要放寬政策,即對各部門、各行業的有關民營經濟發展的規定進行認真清理,取消限制性規定,減少辦事程序。其次,要充實完善扶持政策,放寬民營經濟的準入條件,降低市場門檻。要允許民營企業與公有制企業平等地開發利用各種資源,平等地參與各類產業開發,平等地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建設。允許個體私營業主參與到國有企業多種形式的改革中,并提供平等競爭的政策保障。第三,要建立健全完善保護性政策。確保個體私營企業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要從政策上明確個體私營企業用工、分配和經營自主權,禁止非法干涉。第四,通過各項政策的配套完善,確保民營企業享有與國有企業平等的資源利用、平等的投資融資、平等的稅費負擔、平等的市場準入、平等的社會保障五大權利,真正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平等地位。

(三)加強政策宣傳,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當前全國經濟形勢出現了幾個明顯變化,既由短缺經濟變為過剩經濟,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小企業的粗放經營逐步讓位于大企業的理性經營;經濟的超常規發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逐步起基礎性作用。同時,為防止經濟過熱,整頓經濟秩序,國家新出臺了一系列宏觀經濟調控政策。這對民營經濟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雖然我們常講發展民營經濟應該不限速度、不限規模、不限比例、不限范圍,但產業引導還是必要的。市、縣區地方政府應結合實際,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作出科學規劃,培育特色優勢,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避免資源浪費和重復建設。為民營企業及時提供政策服務,提供一些風險小、效益好的項目。

(四)優化投資環境,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民營企業沒有實現國民待遇,表現在民營企業準入門檻高,政策不平等。要努力營造民營經濟良好的發展環境。

一是優化政策環境。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和規范阻礙限制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和政策規定,在市場準入、土地使用、社會保障、品牌保護、投資政策等方面,給予民營企業以國民待遇。

二是優化經營環境。規范行政執法體系,切實加大對“三亂”和“吃拿卡要”等干擾民營經濟發展的人和事的整治力度。在行政執法和監督管理部門全面開展服務承諾制,全面提高為民營經濟服務的質量、水平和效果。三是優化法治環境。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對嚴重干擾和破壞經濟市場的行為出重拳、下猛藥予以打擊,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四是優化信用環境。建立信用公開、信用評價、信用懲誡制度,嚴格按承諾對民營企業、民營業主兌現各項優惠政策,以良好的信用環境帶動民間資本投入,吸引多方投資。

(五)加大協調,搞好服務,為民營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必須上下聯動,齊心協力,形成合力,切實加強對民營經濟工作的領導和協調。一是要把發展民營經濟擺到突出位置,加大支持力度,重視發揮市場和政府“兩只手”的作用,把民營經濟作為政府服務的主要對象和任務,把服務好民營經濟的發展作為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切入點,及時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二是進一步理順民營經濟管理體制。特別是要結合機關行政效能建設,切實搞好效能監察和投訴案件查處工作,嚴肅查處“三亂”行為和破壞民營經濟的行為。(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774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