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風采

委員風采您當前位置:首頁 >>委員風采

關于對我市非公經濟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677次     時間:2007年05月17日

(市政協委員〓鄭虎榮)

一、非公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各級經委及非公經濟管理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促進了全市非公經濟的發展,乘現出投資不斷增加,領域不斷拓寬;企業家隊伍不斷壯大,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依托地方資源,發展特色經濟;發展速度有所加快。據調查統計,去年底,全市非公企業達到6682戶(新增1212戶)從業人數43533人;全市個體工商戶34818戶(新增8991戶)從業人數71554人。全市非公經濟總量占到GDP的42%左右,全市非公企業中注冊資本1000萬—5000萬元的450戶(新增37戶),5000萬—1億元的有46戶(新增13戶);億元以上的有15戶(新增6戶);企業集團公司總戶數達到35戶(新增2戶)。非公經濟已經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市經濟發展和就業做出了貢獻。但是,我市非公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規模,與榆林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形勢要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

(一)發展環境問題。

一是投資環境還不理想。主要表現在政策落實困難,新上項目、新建企業審批環節多,收費項目多,辦事效率低,拖延時間長,農民阻擋施工現象嚴重,致使一些招商引資項目合同不能順利履行。2006年,僅橫山縣就有80余起投訴案件,有關部門協調不力,給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帶來困難。

二是有關職能部門沒有真正樹立服務意識,推諉扯皮和不作為現象依然存在,措施不力,不能全方位的為企業服務。三是管理體制不順。非公經濟工作的組織領導機構重疊,渠道不暢。目前,涉及非公經濟發展的工作機構有的設在經委,有的設在經貿局,有的設在鄉企局,沒有統一的綜合協調服務機構。

(二)政策環境問題。

“十五”期間,市政府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方面出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為我市非公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隨著全市經濟的迅猛發展,這些政策已不能適應新的發展要求。在新的發展時期,政府沒有出臺與之相適應的政策措施,特別是沒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2005年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頒布以后,對非公經濟進入壟斷行業作了明確規定,但就我市情況看,市場準入門檻仍然過高。據調查,北部神木、府谷、定邊、靖邊、橫山五縣由于沒有合適的投資項目,近兩年有30多億元資金流向寧夏、內蒙、山西等地。政策落實不到位,市委、市政府早在2003年就明確提出:“市、縣、區財政部門要積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有條件的縣區財政可按上年非公有制企業上交地稅的5%列入支出預算,建立非公有制發展基金”(榆發[2003]10號)。但截至目前,除神木、定邊兩縣建立了發展基金,市級和多數縣區仍然停留在探索階段。

(三)資金緊缺問題。

據對49戶非公重點企業調查統計,41戶企業提出了資金緊缺問題,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83?6%,流動資金和項目總缺口21億元。其中,流動資金缺口3億多元,項目資金缺口18億元。為解決非公企業貸款難、擔保難的問題,市經委、市非公辦協調有關部門先后向省政府有關部門申報推薦了5戶民間信用擔保機構,經省經貿委、省工交辦審批后開始運作。但是,這些信用擔保公司由于受規模小、貨幣資金不足等因素的影響無法正常開展擔保業務,難以解決企業資金緊張的突出問題。

(四)資源配置問題。

我市石油、天然氣、煤炭、鹽的儲量舉世聞名,被譽為“中國的科威特”。但這些資源的開采權大部分屬中、省企業和外來投資者,地方企業開采的數量極少,非公企業則更少。除早期批準的部分煤炭企業,大多數被拒在能源開采的門外。

(五)企業內部管理問題。

多數非公企業內部管理水平普遍偏低,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主要表現在:經營觀念落后,管理方法簡單,家庭式、家族式管理方式普遍存在;企業經營者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依法管理意識淡薄,許多政策法規不能落實到位,員工社會保障體系沒有建立健全;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造成人才流失;不注重企業誠信和文化建設,嚴重影響企業信譽;企業資本結構單一,不是多元化構成的資本結構,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企業發展。?

二、非公企業發展思考與建議

(一)要進一步提高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重要性的認識。

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未來的榆林地方經濟發展的主體是非公有制經濟,只有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才能緩解社會就業的矛盾,才能促進社會的穩定,才能壯大地方經濟,才能全面實現榆林經濟跨越式發展目標。

(二)出臺我市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辦法。

市非公辦根據國務院《若干意見》和省政府《實施意見》精神,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起草了我市貫徹落實《若干意見》的《實施辦法》,廣泛征求各縣區非公辦、重點企業家的意見后,進行了多次修改,現已基本成熟,政府應盡快出臺實施。要從政策上和宏觀上統領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管理部門,要明確工作職能,著力加強對全市非公經濟的政策研究、宏觀指導以及規劃、協調、服務等方面工作,真正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服務質量,完善組織和政策落實體系,進一步優化投資和發展環境,在政策上、體制上為非公企業的發展提供保證,推動非公經濟快速發展。

(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要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企業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和市“十一五”工業發展規劃,朝著資源深加工、非資源性產業、農副產品深加工、資源綜合利用及環保型產業、設備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方向發展,堅持走園區化發展的路子,逐步形成多業并舉、共同發展的工業格局。?

(四)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加快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決定的補充規定》(榆發[2003]10號),設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基金,解決部分中小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積極組建以政府投資為主體,企業組織和社會自然人投資為補充的多元化投資的信用擔保和再擔保體系,解決企業貸款難、擔保難問題。

(五)積極引導非公企業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市非公經濟既面臨著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要使企業做大做強,作為企業自身,首先要認真分析形勢,轉變觀念,不斷進行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經營機制,對企業的組織結構、技術、規模、品牌等方面不斷進行創新,引導企業整合、改造、提升、聯合,擴大企業規模組建集團,以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其次,要實施人才戰略,改變傳統的用人模式,不斷引進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企業經營者要注重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學習借鑒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第三要倡導誠信經營,注重誠信建設,樹立品牌意識,塑造全新的企業形象。第四要引導企業合理選擇資本結構,走多元化構成資本道路,克服一股獨大、一股獨資模式。要采取互相參股、入股的形式,通過股份制改造、拓寬融資渠道,壯大企業規模,規范企業管理。第五要積極引導企業,進行市場調研,明確企業自身發展的方向和發展的重點項目。

(六)建立統計分析制度,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

要定期召開非公有制經濟運行和項目建設調度會,協調解決運行和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引導非公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389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