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風采

委員風采您當前位置:首頁 >>委員風采

榆林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加快發展的建議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685次     時間:2007年05月17日

(市政協常委、市工商聯會長〓李保才)幾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根據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六中全會精神,把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實現科學發展及增強綜合經濟實力的重大戰略舉措,著力抓好工作落實,不斷完善發展措施,優化發展環境,使我市非公有制經濟取得突破性發展,經濟領域進一步拓寬,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在榆林的經濟社會發展中,顯示出強勁的經濟活力,成為推動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構建和諧榆林的生力軍。

一、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存在著政策環境不平等的問題。

目前,產業準入政策在不同經濟類型之間仍然存在很大差別,一些行業市場準入門檻過高,限制了民間資本進入的廣度和深度。眼下,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在利潤豐厚的壟斷行業,相關政策往往限制民營企業進入;當一個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難以賺錢的時候,就開始準許民營企業準入;當一個行業或產業無錢可賺的時候,才對民營企業完全放開。而此時才被準許進入市場的民營企業,將面臨著更嚴峻的市場競爭,民營企業難以做大做強。另外,稅負不公,抑制了民營企業的投資擴張。一是雙重征稅,私營企業除繳納稅率為33%的企業所得稅外,還要繳納稅率為20%的個人所得稅,使企業的投資收入大大削減。二是“低國民待遇”,外資企業利潤轉增資本金或另行投資,均可按投資額的40%得到所得稅返還;國有企業享受技術改造貼息;國有、集體和股份制企業技術開發費以及技術改造投資購買國產設備可以部分抵扣所得稅,但這些優惠政策都將私營企業排除在外。三是稅收優惠打折扣,如所得稅減免政策,對外資企業是從獲利年度計起,對私營企業則從辦期算起,而企業在開辦初期往往沒有利潤或者獲得甚微。

第二,執法環境差干擾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在一些縣區,政府執法部門中一些人員存在著“有法不依”現象,尤其是對從事個體、私營經濟活動的實體和個人,不是從發展經濟的大局考慮,在政策限定的范圍內積極扶持,開啟方便之門,而是以部門或個人利益為出發點,經常出現正常情況不正;颉俺浴⒖、拿、要、拖”等不正之風,致使經營業主為拿到某項許可手續而費盡心思,耗盡精力,尤其是一些具有季節性的經銷商常常被卡,使他們失掉商機。

第三,非公有制經濟投資取向和發展理念上的差距。

一是煤炭、化工、房地產、餐飲等產、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投資問題日趨嚴重。二是民營企業在新興產業、高新技術、裝備制造業、提升傳統產業、服務業、農副產品加工接替產業上投資少,還沒有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規模。資金緊缺矛盾更加突出,融資難、擔保難是影響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這幾年大量的固定資產建設資金投向能源產業,使新興產業發展和中小企業的融資更加困難,新興產業發展更加舉步維艱,這種局面任其發展,顯然背離黨中央所要求的科學發展觀,潛伏著很大的市場風險。?

第四,缺乏品牌意識和誠信觀念。

我市企業極少有自己創出在國(省)內外叫響的品牌,民營企業的品牌更少?萍己康、市場占有率低,缺少誠信營銷觀念等落后的生產經營方式,使我市民營企業的產品做不大,也做不強。特別是民營企業群體中的誠信觀念差造成了社會信用度低,有的甚至因為個別小企業的唯利是圖,砸了自己的牌子,砸了行業的飯碗。

第五,信息和中介服務體系建設滯后。

我市處于欠發達地區,信息相對閉塞,市場觀念滯后,缺乏對市場的前瞻性預測和風險投資意識。除信息閉塞外,行業商會等中介服務組織也不發育,一方面是政府辦的官辦行業協會帶有明顯的政府部門行政色彩,缺少對中小民營企業服務的意識;另一方面由工商聯等民間組織的行業商會又被限制發展,不能獲得合法的主體地位。目前全市有各類中小企業4萬多戶,他們迫切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中介組織轉變職能,加強服務,并在創業輔導、技術培訓、管理咨詢、市場信息、人才引進等方面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

第六,民營企業經營管理者群體素質亟需提高。

我市民營企業的投資者和經營管理者中,主體還是改革開放初期從事個體經營逐漸成長起來的創業者,他們大多沒有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雖然也有一些在實踐中逐漸鍛煉成為優秀的企業家,但綜觀全市民營企業經營管理隊伍,總體素質仍然偏低。在投資取向上,他們仍然盯住煤焦、房地產等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急功近利,使民營企業成為環境污染的主體;小富即安,小進則滿,一些積累一定資金的企業要么不投資發展,要么另辟他鄉發展或定居;更有甚者,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坑害消費者,不顧國家法律違法開采礦產,惡意克扣工人工資甚至限制民工人身自由等等。?

二、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營造發展的輿論環境?

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我市“十一五”經濟發展的動力在民間,活力在民資,希望在民營企業。要把民營經濟作為帶動產業發展、解決勞動就業、增加群眾收入的立市經濟來抓。為此,建議在全市開展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討論,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樹立大開放、大發展的觀念;再次掀起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高潮。大力宣傳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宣傳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市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宣傳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的先進經驗;適時召開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會議,總結表彰不同行業、不同層面的優秀企業家和先進個人,努力營造創新、創業、創優精神,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社會輿論氛圍,力爭“十一五”末非公有制經濟占全市GDP比重達50%以上。

(二)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一是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3號)和省、市制定的關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一系列優惠政策,切實解決好非公有制經濟在市場準入、金融支持、稅費征收、土地使用、維權保護、人才培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努力改善投資環境,為加速非公有制經濟的整體性發展創造條件。二是加大政府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度。盡快制定非公有制經濟“十一五”發展規劃,加強產業政策導向,分類研究制定符合本市實際的區域性產業政策和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的扶持措施,加強引導,加大投入,爭取在三至五年內形成規模較大的產業集群。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強化優勢產業,突出特色產業,選擇市內有潛力的民營企業給予重點扶持,抓大不放小,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群體優勢的作用,推進非公有制企業集約化發展。

(三)營造良好服務環境,規范執法行為

對審批程序繁瑣、政策法規不適應、自由裁量權過大和行政執法隊伍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低下、中間梗阻和執法行為不夠規范等情況,建議各級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規范行政許可行為。針對我市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況,對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行政執法部門要區別對待,對因不懂政策而造成的過錯,應以批評教育和幫助規范為主,不予處罰;對初犯者,應先告知,指導幫助規范,多服務,少處罰或不處罰;對有意逃避國家監督,屢犯不改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罰。以體現執法服務中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真正把執法管理寓于服務之中。要積極探索對企業各類證照的聯合年檢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努力為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服務環境。

(四)建立融資服務體系,拓寬融資渠道?

一是加大財稅支持力度。落實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基金,重點支持培育科技型和成長型中小企業,認真落實國家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加大對企業技術開發的稅收扶持力度。二是開發利用民間資金,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探索在國家宏觀調控形勢下利用民資發展經濟的渠道,支持中小企業投資融資公司的發展;支持發展民間借貸市場,放寬直接融資管制,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開放多種形式的直接融資,支持發展融資租賃業,推行資產證券化等,努力解決非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小企業創辦和發展的資金需求。三是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金融機構要從非公有制經濟特點出發,開展金融產品創新,完善金融服務,開發針對性強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改進對小企業的信用評級辦法,擴大對有發展潛力的非公有制企業信貸支持力度,提高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貸款比重。四是構建分層次的政府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擔保平臺。加強政府擔保機構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鸷推髽I孵化風險基金,形成互助互惠的合作機制。探索與國家開發銀行和省級擔保機構合作開展再擔保的運行方式,壯大擔保實力。引導發展民間信用擔保機構,支持個體工商戶和非公有制企業建立相互信任的互聯互保關系,形成多層次的市場化擔保服務體系。

(五)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一是引導規范企業制度,提高管理水平。非公有制企業產權明晰,但產權封閉、結構不合理,要引導企業突破單一的產權制度,指導不同層面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選擇適宜的企業制度并加以規范,逐步由家長式管理轉向科學管理,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促進企業持續發展。二是健全人才培訓機制,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積極發揮行業管理部門和協會、商會的作用,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自身修養、法律法規、經濟政策以市場游戲規則的學習培訓,提高經營管理者素質,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加強人力資源管理,通過多種方式吸收社會人才,充實壯大技術人才隊伍,改善人才結構。三是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技術創新。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連接農戶和市場,逐步建立農業企業集團,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帶農戶,貿工農、產供銷一體化,努力提高農業的綜合經濟效益,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四是積極幫助非公有制企業開拓市場,發揮我市區位功能優勢,抓住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機遇,引導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進程,以創新市場招商為突破口,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五是努力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經營信用和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業統計、會計、稅收、金融、產品質量等信息收集制度,加快建立適合非公有制企業特點的信用征集體系、評級發布制度以及失信懲戒機制。引導個體、私營企業追求持續發展,真正做到以產品質量占領市場,靠信用贏得客戶,樹立良好的企業公民形象。?榆林正處于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耽誤不得,失誤不得。“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要齊心協辦,艱苦奮斗,努力使我市非公有制經濟有突破性發展,為實現“三大目標”、“四大經濟”的宏偉目標作出新的貢獻。(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488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