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風采
榆林市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問題與對策
(作者:市政協委員 劉順勤)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不可替代的資源。隨著榆林能源經濟、城市經濟、生態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水已構成制約榆林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規模和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發展壯大榆林經濟,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刻不容緩。
一、榆林水資源的基本特點和所面臨的壓力?
我市水資源的基本特點總體上是:總量不足,時空分布不均,水體污染嚴重,水資源浪費現象隨處可見,水的可利用量特別有限。全市水資源總量僅為32.29億立方米,占全省水資源總量的7.3%。每畝耕地占有水量344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6%。人均占有水資源量979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3%。區內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在地理位置分布上北部風沙區占全市自產水資源總量的80%以上,地下水埋藏淺,易開采。南部丘陵溝壑區的六縣地形破碎,水資源總量不足20%。由于30多年來沒有興建控制性水源工程,主要水系控制性骨干蓄水工程少,水資源的調蓄、配置能力低下,水源單一。境內主要水系,特別是水源地水質污染嚴重。無定河米脂斷面、窟野河水質各個斷面均不能達到水功能區的要求,榆溪河三岔灣斷面主要污染物高錳酸鹽指數、石油類指數不能達到水功能區的要求。大理河、蘆河上游均受到含油廢水污染。?由于節水措施不到位,農業灌區大水漫灌,渠系滲露非常嚴重,加之,礦區不少地段山體被挖空,地下系遭到嚴重破壞,地下水被大量排放,水位明顯下降。城鎮化進程中,先進的節水設施得不到推廣應用,生產生活中水資源浪費特別嚴重,造成措施性缺水,供需矛盾日益加劇。隨著我市能源經濟、城市經濟、生態經濟全面跨越式的發展,對水的需求日益巨增,通過預測資源顯示,到2010年,全市能源經濟每年需要工業用水6.3億立方米,城市經濟耗水量每年達1.4億立方米,農業生產需水達到每年6.4億立方米,生態用水每年0.64億立方米。而全市水利工程調配能力僅為12.36億立方米,今后榆林境內每年將缺水2.34億立方米。水荒、水污染等突發事件與水事上訪案件進一步增加,引發許多社會矛盾。
二、實現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途徑?
中省領導多次視察榆林工作時指出,榆林能源開發建設的關鍵是能否有充足的水資源作保障。事實也已證明水已經成為我市投資發展的硬條件、高門檻,成為跨越式發展的先決條件。因此如何實現我市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為實現榆林“三大目標”服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長期、艱巨且十分迫切的任務。搞好我市水資源開發利用,應堅持“節水先行,開源并舉,保護優先,治污并舉”的方針,從總體上統一配置水資源,實施以水定項目,以水定規模,以水定發展的思路,促進我市能源經濟、城市經濟、生態經濟的全面騰飛。
(一)節水先行。節水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最直接、最經濟、最有效手段。國家水利部已經將我市列為陜西省唯一的省級節水試點市。通過工程性節水,改造全市現有主要灌區渠道,改變灌溉方式,推行先進的節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每年可節約水資源1.8億立方米,推行水權轉換機制,增大水的調配能力和可利用量。推廣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節水措施,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特別是將礦區采空區地下大量排水,按照集中收集處理,統一調配利用,既可滿足礦區生態用水又可增補生活用水。通過建設節水型社會,在城鎮化建設管理過程中,推行節水措施,可大大緩解城鎮用水緊張的局面。通過滴灌、噴灌、滲灌等節水設施的推廣應用,解決城市綠化和礦區生態建設耗水大、浪費嚴重的問題,緩沖生態用水的不足。
(二)開源節流并舉。加快水源工程建設是合理調整配置我市水資源的治本之舉?刂浦饕恿鲝搅,開發地下水資源,強化河系庫壩群除險加固,積極建設“引黃入榆”工程,是保障榆林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服務榆林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根本保障。
一是以無定河王圪堵水利樞紐為中心,建設李家梁、朱蓋溝、采兔溝等大中型水源工程,從總體上為水資源的調配奠定基礎。
二是盡快開發府谷黃河巖溶水及孤山川傍河地下水水源工程,滿足神府礦區整體發展的要求。
三是開發利用黃河干流水源,開工建設西線黃河一大柳樹,、東線磧口一綏米鹽化工區、北線黃河龍口一神府礦區引水工程,以解決我市今后中長期需水缺口。
四是進一步加快主要河流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實現全流域水資源的合理調配,服務經濟發展大局,確保城鎮防洪安全。
五是加快小流域壩系工程,攔截泥沙,提高大中型水庫的有效利用庫容和使用壽命,從而實現全市水資源的全面可持續利用。
(三)保護優先。保護優先是解決多龍治水,實現水務一體化,從總體上合理配置水資源,發揮水資源的效能,為能源、城市、生態經濟和中心工作服務。其實質就是實現科學治水,在摸清全市水資源現狀,制定合理配置水資源規劃方案。在規劃的基礎上,嚴格準入門檻,杜絕或取締高耗水項目,樹立“寧舍一片煤,不丟一寸水”的節水思想,全面開展節水設施建設,依法劃定水源保護區,實施嚴格的控制管理制度,禁止超采地下水,執行控制地表水的用水政策,堅決杜絕水污染事件的發生。通過嚴格的保護,還榆林一片綠水。
(四)防治并舉。對全市主要河流水系,特別是飲用水源地實行排污總量控制,增加水資源可利用量。啟動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項目,集中整治飲用水源地的隱患,該停的停,該關的關,該搬的及時搬遷,保證飲用水安全。開展主要水系流域性環境治理和城市水污染治理工程,重點整治無定河、榆溪河、禿尾河、窟野河、大理河、孤山川等河流兩岸的化工企業,盡快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加強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機制,全面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