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風采

委員風采您當前位置:首頁 >>委員風采

華棟中學創業路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112次     時間:2006年09月18日

(作者:張青 申世昌)華棟中學,陽光燦爛。走進一看。破破爛爛。十個教師,九個老漢。如此學校,談何發展!边@是2000年高一年級一位新生進校時在作文中對華棟中學的直觀描寫。七年過去了,華棟中學的學生由初建校的6個班300多人達到現在的30多個班2000多名學生。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現在的新校區占地43畝,現代化教育設施齊全,環境優越,交通便利,充分體現了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完美結合,是眾多學子求學的理想場所。教學質量更是穩步提高,連續二年獲得榆陽區含榆中市一中在內的十所學校中高考一類二類本科上線率的第四名。在今年的高考中更上一層樓,二本以上上線率上升至第三名。居全市民辦學校之首。變化如此之大,不由使我們想起創業時走過的艱難曲折之路。

一、創業艱辛,舉步維艱華棟辦學,白手起家。辦學,首先需要一定的經費,公辦中學有國家下撥的工資等各項資金,可以吃“皇糧”,而無后顧之憂,民辦學校的資金全得靠個人“掏腰包”。華棟中學的幾位董事原非富翁,他們本是些普普通通的善良誠實的農民,種過地,挖過煤,做過生意買賣,親自飽嘗過生活的酸楚和艱辛,切身體驗過文化知識的價值和意義。1999年,榆林市初中畢業生只有20%左右能考上高中,這就意味著大批學生存在上高中難的問題。而當今社會是知識經濟社會,人們沒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就會落伍,所以它需要高素質人才,而人才需要教育,教育又需要學校。從陜北山區走出來的董事們,對家鄉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深情和摯愛,他們想:我們過去曾走過了一條貧寒的荊棘之路,在那個時代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在奔波中深感知識的重要性,而如今怎能讓學生們再失去學習知識的機會呢?于是他們想到了應該為家鄉做一件好事——辦學校。想到便立即行動,白天忙碌奔波,夜里苦思冥想,自己現有的資金不足,東挪西借,高息貸款。為了方便快捷,董事們商定先租校舍。1999年,辦學之初,租下了外貿路外貿公司房屋。當時,僅僅能解決上課的教室之用,有的教室背著光線,陰暗潮濕,非常擁擠。學生無操場,無禮堂。學校開一次大會,只能利用院子里的各個角落。老師們也幾個人擠在窄小的宿舍,幾位董事只好住在自己家里辦公。?第二次租的校舍是位于西沙航宇路的利德服裝公司,一進門,一片荒沙,垃圾堆成的。所用教室,由原公司的生產車間改用,進一步門也很不方便,原車間又小又暗,學生人數稍有發展,困難愈加明顯。根本無法解決教師的住宿辦公問題。學校只好采取了當年大慶人創業時的“干打壘”精神。就在原車間一層的頂上用一些磚砌成墻,墻上也加一些保溫材料類似篷布什么的蓋上去,變成臨時的“工棚式”的住宿辦公地方。一遇到刮風下雨,上邊雨水漏下,下邊風吹進來,所用樓梯,又窄又滑。一不小心就有滑倒危險。即使如此環境,利得公司已向其他人租出了部分廠房,由于辦學的需要,學校還要租回那一部分,所以要給原租賃戶付賠償費,另外加上轉租費,這對于原本資金捉襟見肘的董事們更是雪上加霜。同時,學校又修建了住宿樓,以上共支出高達300多萬元。學校于2005年搬遷入經濟開發區墨金苑小區,此項工程浩繁,開支龐大。為了節約開支,在搬遷中華棟中學師生親自動手,鋪設校園的地磚,共同植樹綠化校園。幾位董事,身先士卒,不雇匠工,省下了大筆錢。在建校中,高董事、韓董事日夜堅守工地,任勞任怨。在教學大樓、住宅樓建成時,幾位董事病倒過幾次。每人臉被曬黑了,瘦了10多斤肉。

二、生活節儉,以身作則學校的幾位董事,平時省吃儉用,舍不得多花一分錢。但為了辦好學,他們毫不吝嗇,能把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李錦成、李樹治兩位董事,自己騎的是破舊的摩托車,卻給老師們買了舒適寬敞的專用校車,解決了老師們上下班坐車難的問題。他們抽的是二元一盒的低價煙,卻用數百萬巨資給學生蓋起了綜合大樓,使學生們在一個溫馨的環境里生活;董事們辦公與宿舍無電視設備,卻給30多個班都裝上了大屏幕彩電;董事們家中無一臺電腦,卻給學生們購置了幾十臺電腦以及多媒體語音設備。

三、歷經曲折,苦求生源生源決定了一個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在2000年——2001年,學校每年只能招到2個高中班(80人)。生源遇到空前困難。幾位董事急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于是學校提出了“靠誠信求生源,靠質量謀發展”這個口號,為了擴大生源,他們是這樣做的:

1、大家下到各縣、各鄉、各學校,宣傳動員。老師們下到佳縣、子洲、橫山,為了趕上集市日,一天連跑幾個點,行程達幾百里,吃不著飯,睡不成覺,見縫插針,無怨無悔。

2、為了提高學校知名度,設立固定的宣傳點。如在城內星元圖書樓前、西沙、南門口等處設立招生點。老師們頂烈日、冒風雨,不辭勞苦。為了多增加一名學生,老師們上門動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費盡口舌。

3、2004級于高一入校時只招到80人,后來,因種種原因,學生流動得僅剩下60多人。有人提議為了節省一大批開支,將一個文科班、一個理科班合并成一個班,減輕負擔,但學校堅守信用,堅持文理兩個班。即使每班30多人也照辦,堅決不合班,保證了教學質量,得到信任、尊重,所以學生再沒流動1人。

4、解決學生困難,潤物無聲。2005級學生聶豹,家長病故,無錢上學,學校為其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幫他度過難關。?同級學生馬美美,有幾次測試,成績下滑,該生失掉信心,想停學,為其上課的班主任與老師們反復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解除其心理障礙,該生終于考上了二類本科。?鐘雄奇同學,家境困難,上不起學,學校全免其學雜費,該生深受感動,憤發讀書,以640多分的成績,考入西安交通大學。?學校通過多種渠道,挖掘潛力,聯系社會上一些有識之士集資助學,有時采取“一助一”的形式,幫助大批寒士升入高校。?同時學校明確規定,為一些貧寒學生,特別是優秀生減免學費。學校設立獎學金,獲獎面大,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吸引了一大批學子。?當然,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源問題,還得靠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的提高與教師的素質有關,所以學校千方百計高薪聘請一批名師。董事們為了請名師,跑斷腿、磨破嘴,三顧茅廬,禮賢下士。這些名師,學有專長,德高望重,經驗豐富,效果上佳,學生認可慕名而來。由于高考中考的成績優異,生源之難,迎刃而解。四、繼往開來,再步新高七年磨一劍,砥礪創佳績。七年風風雨雨,艱難曲折。具有開拓精神的華棟人將把這七年的創業歷程視為一筆小小的財富。以此為新的起點,為華棟中學的明天再步新高而努力奮斗!(編輯:常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770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6ms